:哪些素质很重要 但却是读书学不来的
:
知行合一,最难的永远是行。读书和阅历永远是互补的关系。可惜的是,许多读书人,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读书可以代替阅历。
读书可以给你力量,但造就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提高对痛苦的阈值。也就是说,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经历痛苦,或许是风险,或许是损失,或许是恐惧,或许是你所厌弃和排斥的事物,直到你能够承受痛苦,你才能不被痛苦所左右。
这没有哪一本书能够教会你,一千本书、一万本书也不能。
然而,这恰恰是读书最大的副作用。读书的本质,仍然是一种「舒适区」。
读书的时候,你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参与其中。书中的悲欢离合,是主角的故事;书中的艰难决策,也是主角作出的。你始终只是一个观察者,永远体会不到面对困境的绝望和无力。
所以,很多时候,读书,或者说埋头于读书,其实是一种逃避恐惧和风险的行为。在书里面,你永远是安全的,永远不用被卷入现实的风暴中。也因此,你失去了真正磨练自己的机会。
更甚者,它会给你这么一种错觉:你读过了许多故事,自以为明白了许多道理,但你并不是真正明白,只是自己认为明白了而已。
当你真的遇到书里的情形时,即使你知道正确答案,你有勇气选择那一条路么?
我感觉到,读书多的人,大多有这么一种倾向:遇到任何一件事情,喜欢先退一步,好好思考,考虑完,再决定要不要前进。
而结果往往是:算了,还是不要前进吧。
知行合一,最难的永远是行。读书和阅历永远是互补的关系。可惜的是,许多读书人,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读书可以代替阅历。
读书可以给你力量,但造就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提高对痛苦的阈值。也就是说,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经历痛苦,或许是风险,或许是损失,或许是恐惧,或许是你所厌弃和排斥的事物,直到你能够承受痛苦,你才能不被痛苦所左右。
这没有哪一本书能够教会你,一千本书、一万本书也不能。
然而,这恰恰是读书最大的副作用。读书的本质,仍然是一种「舒适区」。
读书的时候,你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参与其中。书中的悲欢离合,是主角的故事;书中的艰难决策,也是主角作出的。你始终只是一个观察者,永远体会不到面对困境的绝望和无力。
所以,很多时候,读书,或者说埋头于读书,其实是一种逃避恐惧和风险的行为。在书里面,你永远是安全的,永远不用被卷入现实的风暴中。也因此,你失去了真正磨练自己的机会。
更甚者,它会给你这么一种错觉:你读过了许多故事,自以为明白了许多道理,但你并不是真正明白,只是自己认为明白了而已。
当你真的遇到书里的情形时,即使你知道正确答案,你有勇气选择那一条路么?
我感觉到,读书多的人,大多有这么一种倾向:遇到任何一件事情,喜欢先退一步,好好思考,考虑完,再决定要不要前进。
而结果往往是:算了,还是不要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