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尝试
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通过实践,总结以下几种方法:
1、建立长期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课前或课上,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分组的方式较多,常见的有:①自由搭配式;②男女搭配式;③差异组合式。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6人,而且每个小组都应该由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一个响亮的名字,如“智能漫游精通小组”、“知识先锋小组”、“X星球快乐小组”等。然后选一名得力的小组长,这个小组长必须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辩能力。另外还需有一名汇报员、记录员。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讨论过程及成果,汇报员负责向全班同学 和老师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这些职务不是固定的,也可让小组成员轮流互当,培养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
2、在班级中利用一定时间开办学习方式的专题讲座,向学生宣传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一般操作的策略。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3、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奖励,激发学生合作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二、教给学生合作技能,确保合作扎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