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几点看法
塑造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几点看法
左春红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部分。让处于可塑性阶段的小学生形成稳定的健康心理,充分发挥心理的加工、调节、控制和支配功能,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健康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
一.认识、遵循心理形成及转化规律,选准切入点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不仅具有对人的调节、控制和支配功能,而且具有对事物的认识、鉴别、加工和选择功能。人的各类不同内容的素质只有转化为心理素质,才能转化为具体素质。在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要以塑造心理素质为核心,使之产生核心带动全局的效应。具体操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抓住时机。小学阶段是最佳心理塑造期,必须从学生入校起就开展心理教育。
2.选好教师。必须选择事业心强、热爱学生的教师担任。要加强教师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学会心理分析、心理矫正、心理咨询的方法。
3.选准教材。教材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特点,要具有普遍性、导向性,有可比性、借鉴性,要与学生实际贴得近。
4.把握重点。心理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核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鉴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引导学生认识“事发于心”的道理,重视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