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16篇关于清明节的文章
清明的文章(十五):
清明节时
清明节时,别人上坟我上班。很无聊的生活,个性不好的情绪,想找个朋友出去散散心。坐在前往老家的班车上,望着窗外那一抹绿,也只有此时的心是无杂念的,不知从何时起,已经爱上了望着某处发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当昔日的同窗好友一个个开开心心玩时,我不得不放弃那不好的心境,不想因为我而坏了大家的兴致,很高兴能够和这么久没见的同学再相聚,只是心中任然放不下那抹忧伤,忧伤从何而起,我已完全记不得了。
最近的我,变得沉默寡言,我不喜欢呆到人多的地方了,我行我素,喜欢怎样就怎样,完全放纵了我自己,我想变得更坏点,在自己看来,这就是最真实的的自我,也许别人会认为这个我是很假的我,但是,这才是最真实的自我。
这段时间,可能是春天的脚步临近了,我也变得更加渴望去看一看春姑娘的面孔,喜欢独自或叫上一两个朋友到景色好的地方踏踏春,聊聊天,叙叙旧,欣赏那美妙的风景。而最贴近大自然,也显得仿佛自然界是孤寂的,它为我在孤寂,为我在忧伤。
原先,爱上自然,等于爱上忧伤。
清明的文章(十六):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到清明节都会让情不自禁想起杜牧这首诗来,可惜天不作美,让人断魂的清明节竟没有让人断魂的雨。
这天计划是要画画的,但一齐床便被浓郁的祭祖氛围给包围了。既不能回家上坟,那就在那里静静坐一会吧。
很多时候得感谢古人们创造的文化,诗意中欢乐和忧伤相互交织。端午节因为屈原沉江,于是人们以吃的方式记念他,包棕子,煮棕子,世俗生活的谈笑中纪念了这位伟大的诗人。中秋节,因为民族性格的阴柔特性,也因为驱逐鞑掳,人们相约月圆之夜吃月饼。明月出关山苍茫云海间,我门怀人、品茗、看月呆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一支笔千百年来宽慰了多少离愁别恨的心。
清明节和寒食节时间相近,是以移植了寒食节很多习俗,固千年后两节已融为一体。苏东坡曾写一帖《寒食帖》这帖虽非为清明节所写,但跟清明节能粘上一点关系我就喜欢上了,‘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就连病也要病得有诗意,于苦雨中卧闻海棠花。可惜此刻这屋大小虽如渔舟却不漏雨,不免遗憾了点。清明节里也应吃泡菜寒菜才对,但家里还是鱼肉满桌。
东方传统节日情与景交融不可分割,只有有了空庖煮寒菜的心方能体味那形式与资料的高度统一。似有似无的细雨里,上坟就不会因时间久远而追思不起来,天空抑郁,纵使天性乐观的人也会低头前行,默默烧香。但初春新绿,没有冬的萧杀,山川浸透着清新迷之美,上坟的人亦不会伤感甚深泪如泉下。此时的伤感是唯美的。情与景俱在春寒里。
清明时节,桃花开了又落,杏花谢了匆匆,霏霏细雨将斑竹梨树凝固在青灰色的空气里,蓑衣拌雨剪影于阡陌桑田中。坟在潭边,祭祖是资料,挂青是形式。烧了纸,放完鞭炮,找一根适宜竹杆将青挂上,该回家了,当女人小孩快快乐乐回去的时候,那年我掉在后面,猛然回头,一座孤坟静卧当地,坟前杂草庄稼一片狼藉,片刻的热闹愈加衬出亘古的凄凉。坟墓上的青尤为耀目,才挂上便如风撕碎一般‘哔哗’作响,让它好好挂着吧,静寂的山林孤独的坟茔尘世的我们需要这样的仪式,需要它永不休止永不怠倦的舞蹈召回逝去的灵魂,逝去的灵魂你回来了么,看到了么!我迟疑一会最后掉头而去,留下如精灵一样独自舞蹈的青和逼近的黄昏。
有时我想,如果人类的繁衍亦如海龟,从蛋里孵出自个爬向大海,从小不知情为何物,就没了欢乐苦愁、生离死别,那真是人类的不幸中之万幸。
爸爸的坟在黑龙潭,今年不知下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