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512汶川地震

:

不能忘怀,那一场痛定思痛的综合防范。2019年底,四川向社会明确宣布:到2020年全省将实现秒级地震预警服务。这是四川防震减灾综合防范能力提升的又一大体现,四川深刻汲取汶川地震经验,针对防震减灾的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实施了《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系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贯彻“与地震风险共处”的理念,启动了《四川省活动断层普查》《四川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等重大项目,加强源头防范,夯实基层基础,着力全面提升全省防震减灾综合防范能力。

四川建成了集测震、形变、重力、电磁、流体、卫星定位、流动观测、卫星遥感等观测项目于一体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全省大部分地区测震能力达2.0级,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人口密集城市达到1.5级,部分地区可达0.5级,对省内及周边3.0级以上地震提供1-2分钟自动速报、10分钟内正式速报。坚持强化抗震设防管理,完成1444项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建成专用监测台网16个,实施12个地震小区划、15个活断层探测项目,完成成都市活动断层普查详勘工程。持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出版《四川省防震减灾知识学生读本》等科普读物19本,认定地震安全示范社区76个,建成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4个,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72所。实现地震风险管理“三个常态化”:评估常态化,每年开展地震风险评估并落实相应对策措施;演练常态化,连续6年举行跨地区、多部门、全要素的省级防震救灾综合演练,每年开展不同规模的应急演练上万次;检查常态化,每年开展地震应急准备检查,督促落实防范措施。承担、参与防震减灾科技课题10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优秀成果奖16项,提升了全省防震减灾科技水平。此外,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全省17912所中小学校的108262栋校舍进行了排查鉴定,加固重建11517所中小学校的4337万平方米校舍;启动了城乡居民住房地震保险工作,累计承保164。3万户;开展了“农村土坯房改造行动”,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省269。6万户农村土坯房分类改造工作。全省应急预案覆盖率超过95%,建成物资储备库189个、储备点2151个,建立志愿者队伍117支,建成避难场所1200余个,加快了防震减灾工作社会化进程。

近年来,四川先后成功地应对处置了2013年“4·20”芦山7.0级地震、2014年“11·22”康定6.3级地震、2017年“8·8”九寨沟7.0级地震、2019年“6·17”长宁6.0级地震等70余次5级以上地震事件,这得益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经验总结,得益于灾后重建的成果运用,得益于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也是对四川防震减灾工作最好的检查检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12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忘掉痛苦、忘掉悲伤,不能忘掉的是血与泪凝结的经验。多难兴邦!“汶川”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其不仅仅是对于地震灾难的警醒,也是一种自力更生精神、一种众志成城力量、一种奋发图强自豪的象征,我们应当永远铭刻于心,不能忘怀。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婚姻,似乎都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