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512汶川地震

:

13年的时光倏忽即逝,12年前的伤痛却永志难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69227名鲜活的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刻,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市、区)不同程度受灾,仅四川受灾范围就包括除攀枝花市以外的20个市(州)、139个县(市、区)、3720个乡镇,灾区面积约25.2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943万人,失踪17923人,受伤36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7717.7亿元,一组组数字触目惊心、耸人听闻,灾区满目疮痍、处处废墟,山河改观、草木含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记载以来人员伤亡和基础设施破坏最为惨重的一次灾难,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世人恸哭,举国同悲。

汶川是四川地震的主灾区,也是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主战场。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紧急部署,四川各级党委政府有力指挥、迅速行动,灾区群众临危不惧、奋起自救,全国党政军民患难与共、倾力支持,全力以赴抗击,奋力夺取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追溯时光,重温岁月,回想那段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程,迄今让人唏嘘不已、心潮澎湃。

不能忘怀,那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实现了“四个没有”:灾区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创造了堪称人类抗灾救灾史上的一大奇迹,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时间就是生命,在那场艰苦卓绝的抢险救援大行动中,各路大军不畏艰险、顽强奋战,从废墟中抢救生还者83988人,紧急转移受灾群众1190万人,救治伤病员400万人次,其中1万多名重伤员转送至全国20个省区市370余家医院;仅3个多月就解决了530万户、1200万人的过渡住所问题,以最快的速度让受灾群众恢复了家庭生活;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的基本恢复,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顺利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坚持专群结合、进村入户、不留死角、彻底防疫,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成功处理堰塞湖,妥善处置震损水库,有效避免了新的损失;及时组织农民抢收抢种,帮助工业企业恢复生产能力,推动商贸流通和旅游业恢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走出地震灾难的影响。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打赢了抢险救援、群众安置、抢通保通、卫生防疫、次生灾害防范、恢复生产……一场又一场硬仗,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地震灾害损失。

难得可贵的是,汶川地震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华民族积淀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汶川特大地震灾难,全国人民心系灾区、情系灾区,形成了无与伦比的磅礴力量,“汶川加油!”“中国加油!”成为响彻中华大地的最强音,无数人慷慨解囊、舍生忘死,时时涌动爱心,处处展现奉献,汇聚成抗震救灾的无穷合力,深刻地、生动地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不能忘怀,那一场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2018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在成都召开的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指出: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为国际社会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启示。

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后,四川确定了“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并以“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豪气和魅力,作出了庄严承诺:“沧海桑田,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在参与援建的兄弟省市和社会各界的倾情倾力支持帮助下,四川灾区人民自强自立,叫响:“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努力创造美好未来。全省39个重灾县(市、区)实施重建项目29700个,总投资8613亿元,实现了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用灾区群众的话讲:“灾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四川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为我国乃至全世界提供了“四川经验”。

喜看今日灾区,城乡面貌实现了历史性改变,365万户受损城乡住房修复加固,新建26万套城镇住房,全面完成150万户毁损农房重建,保障了541万户、1200万城乡受灾居民“家家有房住”,打造出汶川水磨、绵竹大乘、什邡马祖庙等特色鲜明的示范村镇。民生事业实现了突破性进步,恢复重建各类教育机构3340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1115处、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项目4379个,建成2032所医疗服务机构,帮助157.5万名因灾失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灾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面上档升级。产业发展实现了再生性跨越,建成什邡北京、北川山东、青川浙江等8个合作产业园,以成德绵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深入开展。基础设施实现了根本性改变,完成11条高速公路、61条干线公路建设,里程数分别为1372公里和4752公里,贯穿和辐射灾区的成绵乐城际铁路、成渝高铁、西成客专和广元至巴中、都江堰至映秀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水利、能源、通信、市政公用设施等功能全面增强。生态环境实现了实质性改善,完成林草植被恢复448.87万亩,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48.65万亩,受损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能力得到恢复,生态功能逐步修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婚姻,似乎都逃脱不过岁月的摧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