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时候就清楚记得我家的老屋是上上世纪的建筑,虽几经改建,但任保留了原有的面貌,高高土墙内灌以密密支撑的禾木柱子,凭借四周柱子的支撑又建一土楼。记忆中,老屋曾改造过两次。改造前的老屋是以草修葺的房顶,年头太久,祖母催促父亲将屋面换成鲜艳的红瓦。那时我家也属于贫寒阶层,但老屋毕竟是祖辈传下来的,相对当时整体乡镇建筑,又属那个年代最为堂皇的,克服困难,还是要将它维护一下。
老屋也能算是卢集的乡间名胜,当年门口是长长的街道,遇上逢集,门口来来往往的人群摩肩接踵。走脚小贩摆开了摊子不住地吆喝,孩子们绕着街道巷子奔跑戏耍。偶有过往的人群仰头看看老屋土楼的房顶,窃窃地嘟哝一声:“喏,这家有钱”!
听我爷爷说老屋是他用二斗玉米从殷姓地主手中换来的,当时老屋土楼很是很风光,生意据说做到南京,上海,只是后来土楼闹狐仙,财主害怕就转给我爷爷了。于是土楼变得让人害怕起来,自已一个人从不敢上去,没事就站在楼下向上凝视,胡乱猜想。天上白云飘过,像有飘逸俊俏的狐仙飞来。太阳落幕黑漆漆的,土楼仿佛传出咚咚脚步,想着狐狸长长的尾巴,狭长的嘴,吓得撒腿便跑。
在旧时的农村建房子几乎很少用得起砖做基础,我家的老屋却是六层砖的地基,且是青砖,墙体则是麦秸秆和泥再用木柱榫卯垒起,屋顶用禾木、芦苇杆蓬盖的,上面再修葺以麦秸杆以防漏雨。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年代,那些为所欲为的鬼子把太阳旗插在老屋房顶,鬼子进村的步伐惊起深夜的犬吠和鸡鸣,让这个世纪老屋发出过正义的哀鸣,在那个暗无天日的年代,老屋显示出太多的无奈和无助。
二十年前,祖父因病离开了老屋,临走时拉紧我父亲的手向老屋莫明指了指又疲惫地回头看了一眼土楼。那天,我们全家的哀泣使老屋苍老了许多,那棵由爷爷亲手栽在老屋庭院中的枣树也悲戚地挥手送别,遒劲的树干和婆娑的声响像祖父谆谆教诲的话语,老屋依然还是忠实的聆听者,此后每次回老家看到这棵小枣树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祖父的身影。
:故乡的老屋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乡春
›
最新文章
-
故乡的老屋
童年的时候就清楚记得我家的老屋是上上世纪的建筑,虽几经改建,但任保留了原有的面貌,高高土墙内灌以... -
乡春
一写有关春的文字不自主的就感到俗,腻,更何况老是生活在一个不怎么看的到到春色的城市,自己也不是一... -
卢集新咀头
清晨,睡意还未消融,顺着窗台向外凝视,连绵不断的运河大堤,飘出缕缕炊烟的村舍,还有远方传来或长或短... -
红尘内外
宝林寺,一座翻修了几次的庙宇,却承载了千年的香火,甚至有文献记载:先有宝林,始有顺德。如此,未见... -
一朵荷,开出纯洁的写意
-
竹叶青青
竹叶青青,细细的腰肢,翠绿可人,在清风中摇曳,聆听竹叶在清风中鸣唱。古人云:“宁可食物肉,不可居... -
双峰山——观音湖游记
十一长假真是个出游的好日子。8312班组委会组织了30周年同学聚会——主题是游双峰山、观音湖。 -
南街村、嵖岈山游记
内容维护中 -
遗梦小城之大理
似乎人天生就有一种本能的嗜好!总是怀念过去,也会对一个小小的城记忆深刻,深到能窥见洱海低掩埋着的... -
四季走过青格达
内容维护中
热门文章
-
海写景文章:岸,灯火明灭
月溺了痕迹,星光遁形。耳边阵阵海浪拍岸的声音,似乎杂乱又有着某些旋律。当灯火飘摇在不远的天边,海... -
我喜爱的冬姑娘来了
温暖的春天过去了,酷热的夏天也走了,硕果累累的秋天也回家了,冬天却来了。 冬天是一个泼辣的姑娘,... -
华西金塔
我第一次去华西村是1991年5月,当时在乡镇工作,是去苏南考察乡镇企业的。 2006年5月,我又第二次来到... -
精河县城的变迁
内容维护中 -
秋之韵
喜欢秋,喜欢秋的明媚,喜欢秋的高洁,喜欢秋的丰硕,喜欢秋的清新,因为喜欢,连秋雨也是那么可爱,那... -
写景文章---春雨丝如媚
内容维护中 -
写景文章:北方的雪
内容维护中 -
写景文章---雪,也是一种寂寞的美丽
内容维护中 -
写景散文5篇赏析
内容维护中 -
清秋里的情致
立秋一过,天气转凉,小雨连着一下就是好几天,阴霾的天空乌云是主角。晚间散步总要在夏裙外披上一件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