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端午节

:

有一年端午,我和乌宿码头口几位玩伴,涉过酉溪到二酉山脚龙船奔岸地方看热闹。扒龙船比赛偃旗息鼓以后,余兴难尽,便随着进香朝拜的人群往二酉洞攀登。(彼时,二酉洞前有前清修建的悬空亭阁,常年有两位尼姑住持)。不过,那时侯我们都还不懂得求神许愿,只是为了去验证一个传说。乌宿街上老一辈的人时常绘声绘色地说:二酉洞是神仙洞,里面有条小洞与山脚河水相通。在二酉洞里,只要你虔诚,随时都可以听到扒龙船的锣鼓响。我们仗着年少路熟,在登山的人群中左穿右突,最先赶到洞里。慈眉善目的尼姑奶奶(姑姑)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热心地引导我们到靠里的一处洞壁前,我们默了默神,屏住呼吸,竖起耳朶靠近岩壁轮流聆听。结果,有两位伙伴兴奋地说:听到了“咚、咚咚、单单”的锣鼓声,我和另一位伙伴听了三次也听不清楚。当时,我很有些失落。(多年以后,我似乎有了感悟,保持这种有人说听到、有人说没听到的状态真好,它至少可以使诸如此类亦真亦假的美好传说永运传颂下去…… )下山前,我们各人在洞口捡了两块“书岩”(二酉洞附近山体分布板状结构、层厚极薄的板岩,相传此洞系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咸阳学者藏书处。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即典出于此。当地无论书生、商贾、还是农夫都愿意相信这些石块就是书的化身,于是便称这类石扳为“书岩”)。也祘是我们勉励自己日后刻苦求学的一件信物。

如今,被中国龙舟协会授予“ 传统龙舟之乡 ”美誉的沅陵县在沅江上举办的国际龙舟比赛一屆比一屆火爆。而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五十年代初期我上初二那一年端午节扒龙船比赛,我们沅陵一中首次参赛就一举夺得亚军。喜讯传来,全校欢声雷动。一时间,高十三班那位有着水上人血脉、担纲头桡的同学简直成了全校师生心目中的英雄。更加有意思的是,奋然登上龙船击鼓指挥的竞然是一向文质彬彬的教导主任刘历炳老师。当时,沅陵境内的沅江五强溪水电站正在抓紧勘探,人们传说那里河底下都挖通了(直到我学了水利专业,方才理解那个传闻的意思是打通了供坝基地质勘探用的过江平硐)。记得一次全校升旗仪式以后,刘主任在训话中还特别加上了一段极富想象又颇为幽默的话:等到五强溪水电站建成以后,水位抬高了,扒龙船比赛就要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了……也许,正是这位十分受尊敬的师长当年的美好展望,启发了我对江河的热爱,对水利事业的忠诚。

端午粽   雄黄酒  栀子花

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包棕子。农历芒种一过,妈妈就提前采摘回宽大的粽子叶洗晒干净,父亲则设法从酉溪河棋坪乡里亲戚家弄来质量上乘的糯米。妈妈喜欢包比较秀气的碱水粽,父亲则乐意在糯米里包进腊肉火腿。碱水粽淡黄清香,黏润可口;腊肉粽咸腊入味、油而不腻,都是我的最爱。十七岁以后,我出门求学做事,多年客居他乡,这种家乡口味的粽子,就成为我永远的思念和揮之不去的乡愁…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节的歺桌上,总有一碗浓烈的雄黄酒。父亲母亲平日都不沾酒,可到了端午这一天,他们总要喝几口雄黄酒。我和我的大姐、二姐、哥哥、大妹、小妹,也要一本正经的端起雄黄酒碗,高兴地抿上一口。妈妈还把雄黄点在我们的额头上。父亲则让我们把雄黄粉洒在房前屋后,柱基墙脚。有一年,妈妈从二酉山采来多种不知名的野草,放进锅里烧热水,为我们姐弟逐个沐浴。这些,大概都是为了驱瘴避邪,期望儿辈易养成人,健康成长。真正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标签: 童年 端午节 美丽

上一篇: 秋风

下一篇: 过好独居生活,让独居不孤独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