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的你
:
通往奶奶的家院最熟悉最直接的是一条一丈见宽的幽径,那儿并没有直通的大道或是小路,所以倘若是几个人并排过的话,那应该是有个人要被挤出来了。感觉那状况仿如进入桃花源的那条小径一样。这同时对隔三差五的给奶奶送吃的什么东西的爸爸妈妈来说确实是有点儿难为了。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懂事,只会调皮地蹦着跳着跟在他们后面一道儿去。我很是惊讶当初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活力,总感觉不到一点儿疲乏,反而是很喜欢,几乎每天都要去那儿去逛一圈。不过那时候可不是去那儿陪奶奶说话的。而是感觉那周围的确是一个适合孩子玩耍的好去处。清凉的泉水四季长流不息,土壤虽不是很好,但花草树木的生命力很顽强,所以供养它们生长的养分还是蛮充足的。因此,这儿的自然景色是很丰富的,每当春夏之交的时候这儿的风景堪称是全村最美的。火红的杜鹃、迎风摇曳的的野菊、粉嫩娇羞的花桃、晶莹耀白的羊桔梗……几乎一出门便被这儿散发的幽香所紧紧地萦绕,很结实地给出行的人们一个美好的心情。而当秋天来临的时候,这儿便是一片橙黄,整座山上的花草树木都呈现出一片萧疏的样子。不过那样子依然不乏一种美氤氲其间。当一阵轻盈而凉润的秋风在不经意间袭来的时候,片片落叶便像那春节绽放的烟火一样凌空飞舞,似一层斑斓的帘布,又像那柔中带黄的雨花,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这娇柔凄婉的样子真可媲美于三月的桂花綿雨又如一个家道中落的美女子的缠绵翩舞,不禁惹人心疼,让你难以释怀。那浓郁的气息藏着凄凉柔美的气韵,叫人片刻无法忘却的,久久的浮在心间,似世外桃源的梦境。美景总是那样,不管在哪个季节,都会有它独特的风韵。这儿同样也一样,美在冬天自是必不用言及的。慢慢地,当秋天渐渐的走远了,划过了初秋,又不经意间漫过了深秋的边尾,冬便带着它肃杀的寒气伶俐登场。一阵阵冷凌的风在乡村来回的穿梭,摇晃着枝头疏落的叶子,几次而已,便刮净了飞叶,只剩下了光秃的枝干和满是褶皱的树纹。同时也刮干了前三个季节所隐藏下来的一丝一毫的热,很快,便只剩下单一色的清冷。极目所望,全都是一种萧条的景色,冬风一来,似乎连人的心情都变得那样的单调与乏味,整个火热的心情也渐渐的寒凉了,消减了做事情的热情与活力。大多数村民都是懒散的,一方面因为是这冬的寒冷的阻挡,实在是伸不开手脚的,另一方面就是这季节的缘故,冬季是一年的尾巴,没有农作要忙,也没有前几个季节的琐事那样的多,正是要劳累了一年的人民好好休息的季节。大多村民是每天要睡到早晨十点左右,大概是等太阳暖和了才起床,然后早饭,再搬来椅子在屋门口晒太阳,要是没什么事的话,估计就是要一直等到夕阳来然后再看它渐渐的沉下去。当然,也有许多比较勤劳的家户,早晨天刚一亮便起床,然后忙里忙外,其实究竟忙的是什么大概我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总会有人在闲聊的时候顺嘴提你看那谁谁家天天起早贪黑,盼命了似的勤快……记忆里妈妈是个很勤劳的人,我以前总以为她不怕冷,不然怎么会天还灰蒙蒙的就起床了,不过现在想来那时候我真是幼稚至极的。她忙着给哥哥姐姐做饭,因为那时候他们还在上学,然后等我醒来的时候,他们大概早已坐在教室里上课了。而自己家里的饭也早已准备好,叫我们赶紧起床来吃,当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她通常情况下都在房顶上晾晒衣服,家里面似乎总有洗不完的衣服。中午和下午的空闲时间我只顾着玩,基本上那时候总也看不到她的身影。可能是去山上捡拾冬柴去了,那是她的一大爱好,妈妈很不喜欢在冬天燃烧煤炭,以至于从小大现在我都没有发现我们家院的房子里哪一片有过被煤炭的烟气熏黑的迹象。家乡永远是个说不完讲不尽的话题,这里不禁有些偏题了。且还是说一说这里冬天的美吧。当然,还是奶奶的那座山。冬天给了它戴上了一顶昏黄的帽子,萧瑟无光。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唯一值得期待的是还是北方冬季里固有的馈赠——雪。这里气候是比较寒冷和干燥的,但是每年都少不了来几场雪,像是已经预约好了似的。而也正是这几场雪给这个无名的小村庄披上了神秘的美感。当某个下午亦或是某个清晨,天突然变得昏暗了,大风也跟着呼啸而至的时候,那大概是预兆着雪的的到来。然后,人们心中便会不自觉地浮起一种情愫,有经验的村民总会说自己已经嗅到了血的味道,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熟悉,不过有时候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时候,也许是天空看出了人们心中满满的期待,经不住诱惑,开始慢慢地向大地撒下一片片晶莹澄白的东西。那就是雪,鹅毛似的白,从天庭展开缠绵的触角,纷纷扬扬的当空凌舞。伊雪凝蝶,傲骨的情愫自天边徜徉开来。它们一个个像白色的天使,又像降落人间的精灵。染白了光秃的枝干,刷白了村里淡青色的砖瓦房,也渲白了山间砖红壤的泥土地……半天的时间,村子里已是被完全化了妆,整个一银装素裹的冷美人。这时候,村子里的大人们通常收拾好院落里了的家什,闭门不出的,而小孩子则更好相反,这是冬天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该他们沸腾了。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道……然而此时最佳的场地就是我奶奶的那座山。因为她住的那里,山并不高,但是有好多地方长得奇形怪状的,像以前军人打仗的那种地形,更适合小孩子们玩雪仗,给他们一个结实的虚荣心和满足感。除此之外,这儿在下雪的时候还有一种更好玩的事情,那就是我们这儿有野兔和野鸡等的小动物经常在下雪的时候出没,大概也是来欢庆下雪的吧。我们通常在这样的一个下雪天像个出征的战士一样瞒着大人们带上些许干粮和水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去寻找它们的足迹。途中,倘若谁要是看见了不管是野兔还是野鸡的留下的痕迹一定会惊奇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因为一般我们很难找到,而找到了也不一定在最后发现真物。不过,我们那时候还是愿意押上所有的时间去追寻,因为如果谁最后要真是抓住了一只野鸡或野兔什么的,那以后在小伙伴们的心里地位就高了不止一截半尺那么简单的,这将会成为以后炫耀的资本。极大地满足我们儿时的虚荣心。以上所有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的美,而对于自然的美全在这座山上了。雪落下来厚厚的覆盖了一层又一层,而山上的奇形怪石和那些高大的树木在披上雪后便像一个个神秘的白衣人似的,它会带给你一种错觉,让你总以为是真的,所以在冬季的时候总会看到有不少的过路人经不住那诱惑要亲自走来瞧一瞧那到底是什么东西。记得,有一次我们村子真的出了名,正是因为这样奇特的雪景而被选为一个电影片段的拍摄地点。那时候,我们都是异常兴奋的,有一天还专门几个小伙伴组成一队去调皮的闹场子,因为我们觉得那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是完全有理由要留下一点儿足迹的,不过现在想起来还真忍不住有点儿要笑出了声。可是唯独奶奶有一点不高兴,她向来是一个不喜欢被打扰的人,何况那多人,喧嚣的肯定让她受不了。不过最后还是热情的招待了拍摄组和演员组的人,他们足足在那里呆了半个月。不过也同时给我们带了好多乐趣。比如当时我们都没有见过的新型玩意儿,还有演员们免费的表演。因此,奶奶家或说我们的村庄真的是一个既温热又美丽的地方。
话说,除此之外,我小时候特喜欢那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那儿也许是因为年月过于久远的缘故,竟积淀下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这充分迎合了我小孩子的好玩的心态。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总会不时的带一些让小伙伴们惊讶而又羡慕的怪石块儿,也正是因为如此,我那时候的伙伴们特多,可以说是很受欢迎的。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神秘的人物,因此,奶奶家那边对我来说也便成了一个天堂般的地方。
记忆里,我那个时候时常像一只小羊羔一样不知道从哪个方向而来突然跑进奶奶的家院,而这总会让正在做事的或沉思中的她吓了一跳,不过片刻就又变得高兴了。因为,一般时候奶奶家都不怎么有人的,虽然她不太喜欢被人打扰,但是亲人来了她是从不拒绝的,或者说尤其是我来了,因为我基本上家里面最小的那个,而农村人就是有那么个喜好,总是最疼爱那个年纪又小又调皮的。所以,虽然她年纪大了,行动很不太方便,但一看见我,还是赶忙跑进屋子把几个盛放食物的箱子、柜子等的储物柜翻了一遍又一遍,看那样子是恨不得一股脑的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给我,而生怕有什么东西忘记了会留下遗憾似的。可是那个时候我只会顾着玩,对于她的宝贝东西我总是随口一吃或者喝一口,便转眼不见了人影。当时我是绝不会想到那时候在我跑开她身边后,她会有怎样的心情或者是什么样的表情。是不是刚刚脸上还荡漾着的微笑片刻间就被一股莫名的失落所湮没,僵住的表情,久久没有能够化开?但每次在我还没有跑开太远的地方,似乎总可以听到随之而来的一声“慢点儿,不要乱跑,玩完赶紧回来吃饭”……时隔这么多年,我想当时我肯定是连头都没有回的应一声“知道啦”,然后以更快的速度跑去了,至于傍晚我大概也是没有再回来。
现在不经意的想起来,那样多的欢乐大概都是从奶奶家那里所集结而来的,所以,我当时单纯的想法是很感谢她选了这样的一个好去处。
关于搬家的事情,后来因为是确定执拗不过她了,所以当她决定要住进去的时候,爸爸、叔叔和姑姑们便请来了本村和隔壁村子里比较懂修筑方面的工人来大肆修理了一番。不过再怎么修整,毕竟大框架在那儿,所以大体轮廓还是以前老式屋子的样式与形态。很有孝心的爸爸不是很满意,总想把它弄得体面些,但这些对奶奶来说已经足够了,她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按照她的要求,除了需要在缝隙处加一点儿水泥作凝固剂以外,其它的大概是这所房子几乎都没有再用到一点儿。与平常的农家小院的平房很不同,奶奶家的房顶的表面使用那种青砖瓦片一排排整齐的覆盖着的,而瓦下的支撑物是一根根粗壮而笔直的木头,横架在屋脊的两端,也是很宽很整齐的一排排躺着的。那些木头上面都铺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芦苇草来作处理,这样子就把木桩之间的缝隙添堵的几乎不落一点儿空间。瓦片和芦苇之间再加一层浅薄的黄泥,就会把地上两层又紧而狠的黏在了一起,任风儿怎么呼啸也不会透出一点儿罅隙,所以这样的房子比起普通的水泥建筑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冬暖夏凉的的功效。于是这样子,房顶的修缮便基本上算是完结了。至于前面的设施和处理就相对来说简单多了。房子两边的支撑物是两根大而长的长方形的厚重的石柱,但你可不要小看了这石柱,它们是从深山里的巨石上费了好几个月的功夫雕砌而下的,然后再耗费很大的劳动力才搬运至家中。两根石柱与屋子之间分别挖制了一个拱形的小门框,整个一弧形的轮廓,类似教堂那样的建筑,这时的整个小房子变得清新可爱而又有韵味。整体看起来,房子的两侧是中空的感觉,不过却是很美观而且还略带一点而神秘的感觉。当然,还必须值得一提的是房的最顶部落着两只用软泥雕刻的白鸽,分别放在了屋脊的两端,无论什么时候看它,都见它们像是在扑闪着翅膀,仰望着要飞向蓝天的怀抱。而远目望它们那传神的姿态的时候,你或许真的会以为那儿降落了一对洁白的鸽子,像天使一样给人间给奶奶带来温暖与幸福。奶奶和我都非常喜欢,因为这很简单又结实的给这所破旧的房屋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欢乐。有时候趁奶奶不注意我便偷偷地而又很费力的搬来一把长梯想爬上屋顶抚摸一下那看起来很真的白鸽。其实我当时就是想试一下,看我如果爬上去了,它们会不会惊慌的一下子就飞跑了。但是我尝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反而有一次因为一声狗叫我从梯子上面掉了下来,幸好摔在了麦场垛上,不过我还是疼痛了一个星期,从那以后我便再也没有想上去的冲动。许多年过去了,当我再回到家乡,发现那双白鸽已被风雨侵袭的残缺不全的时候,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它们刚被雕琢好的时候,想起小时候我爬上去要去抚摸它们的画面,那时候是那样的传神,那样的栩栩如生。心里莫名的涌出一股酸痛,而我却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那样。我是悲伤那古气的味道被现在的繁华所淹没还是那些小时候那些美好的记忆已经生出了铜臭的味道?
通往奶奶的家院最熟悉最直接的是一条一丈见宽的幽径,那儿并没有直通的大道或是小路,所以倘若是几个人并排过的话,那应该是有个人要被挤出来了。感觉那状况仿如进入桃花源的那条小径一样。这同时对隔三差五的给奶奶送吃的什么东西的爸爸妈妈来说确实是有点儿难为了。那个时候的我还不懂事,只会调皮地蹦着跳着跟在他们后面一道儿去。我很是惊讶当初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活力,总感觉不到一点儿疲乏,反而是很喜欢,几乎每天都要去那儿去逛一圈。不过那时候可不是去那儿陪奶奶说话的。而是感觉那周围的确是一个适合孩子玩耍的好去处。清凉的泉水四季长流不息,土壤虽不是很好,但花草树木的生命力很顽强,所以供养它们生长的养分还是蛮充足的。因此,这儿的自然景色是很丰富的,每当春夏之交的时候这儿的风景堪称是全村最美的。火红的杜鹃、迎风摇曳的的野菊、粉嫩娇羞的花桃、晶莹耀白的羊桔梗……几乎一出门便被这儿散发的幽香所紧紧地萦绕,很结实地给出行的人们一个美好的心情。而当秋天来临的时候,这儿便是一片橙黄,整座山上的花草树木都呈现出一片萧疏的样子。不过那样子依然不乏一种美氤氲其间。当一阵轻盈而凉润的秋风在不经意间袭来的时候,片片落叶便像那春节绽放的烟火一样凌空飞舞,似一层斑斓的帘布,又像那柔中带黄的雨花,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这娇柔凄婉的样子真可媲美于三月的桂花綿雨又如一个家道中落的美女子的缠绵翩舞,不禁惹人心疼,让你难以释怀。那浓郁的气息藏着凄凉柔美的气韵,叫人片刻无法忘却的,久久的浮在心间,似世外桃源的梦境。美景总是那样,不管在哪个季节,都会有它独特的风韵。这儿同样也一样,美在冬天自是必不用言及的。慢慢地,当秋天渐渐的走远了,划过了初秋,又不经意间漫过了深秋的边尾,冬便带着它肃杀的寒气伶俐登场。一阵阵冷凌的风在乡村来回的穿梭,摇晃着枝头疏落的叶子,几次而已,便刮净了飞叶,只剩下了光秃的枝干和满是褶皱的树纹。同时也刮干了前三个季节所隐藏下来的一丝一毫的热,很快,便只剩下单一色的清冷。极目所望,全都是一种萧条的景色,冬风一来,似乎连人的心情都变得那样的单调与乏味,整个火热的心情也渐渐的寒凉了,消减了做事情的热情与活力。大多数村民都是懒散的,一方面因为是这冬的寒冷的阻挡,实在是伸不开手脚的,另一方面就是这季节的缘故,冬季是一年的尾巴,没有农作要忙,也没有前几个季节的琐事那样的多,正是要劳累了一年的人民好好休息的季节。大多村民是每天要睡到早晨十点左右,大概是等太阳暖和了才起床,然后早饭,再搬来椅子在屋门口晒太阳,要是没什么事的话,估计就是要一直等到夕阳来然后再看它渐渐的沉下去。当然,也有许多比较勤劳的家户,早晨天刚一亮便起床,然后忙里忙外,其实究竟忙的是什么大概我也不太清楚,只是知道总会有人在闲聊的时候顺嘴提你看那谁谁家天天起早贪黑,盼命了似的勤快……记忆里妈妈是个很勤劳的人,我以前总以为她不怕冷,不然怎么会天还灰蒙蒙的就起床了,不过现在想来那时候我真是幼稚至极的。她忙着给哥哥姐姐做饭,因为那时候他们还在上学,然后等我醒来的时候,他们大概早已坐在教室里上课了。而自己家里的饭也早已准备好,叫我们赶紧起床来吃,当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她通常情况下都在房顶上晾晒衣服,家里面似乎总有洗不完的衣服。中午和下午的空闲时间我只顾着玩,基本上那时候总也看不到她的身影。可能是去山上捡拾冬柴去了,那是她的一大爱好,妈妈很不喜欢在冬天燃烧煤炭,以至于从小大现在我都没有发现我们家院的房子里哪一片有过被煤炭的烟气熏黑的迹象。家乡永远是个说不完讲不尽的话题,这里不禁有些偏题了。且还是说一说这里冬天的美吧。当然,还是奶奶的那座山。冬天给了它戴上了一顶昏黄的帽子,萧瑟无光。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唯一值得期待的是还是北方冬季里固有的馈赠——雪。这里气候是比较寒冷和干燥的,但是每年都少不了来几场雪,像是已经预约好了似的。而也正是这几场雪给这个无名的小村庄披上了神秘的美感。当某个下午亦或是某个清晨,天突然变得昏暗了,大风也跟着呼啸而至的时候,那大概是预兆着雪的的到来。然后,人们心中便会不自觉地浮起一种情愫,有经验的村民总会说自己已经嗅到了血的味道,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熟悉,不过有时候也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时候,也许是天空看出了人们心中满满的期待,经不住诱惑,开始慢慢地向大地撒下一片片晶莹澄白的东西。那就是雪,鹅毛似的白,从天庭展开缠绵的触角,纷纷扬扬的当空凌舞。伊雪凝蝶,傲骨的情愫自天边徜徉开来。它们一个个像白色的天使,又像降落人间的精灵。染白了光秃的枝干,刷白了村里淡青色的砖瓦房,也渲白了山间砖红壤的泥土地……半天的时间,村子里已是被完全化了妆,整个一银装素裹的冷美人。这时候,村子里的大人们通常收拾好院落里了的家什,闭门不出的,而小孩子则更好相反,这是冬天给他们最好的礼物,是该他们沸腾了。堆雪人,打雪仗,滑雪道……然而此时最佳的场地就是我奶奶的那座山。因为她住的那里,山并不高,但是有好多地方长得奇形怪状的,像以前军人打仗的那种地形,更适合小孩子们玩雪仗,给他们一个结实的虚荣心和满足感。除此之外,这儿在下雪的时候还有一种更好玩的事情,那就是我们这儿有野兔和野鸡等的小动物经常在下雪的时候出没,大概也是来欢庆下雪的吧。我们通常在这样的一个下雪天像个出征的战士一样瞒着大人们带上些许干粮和水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去寻找它们的足迹。途中,倘若谁要是看见了不管是野兔还是野鸡的留下的痕迹一定会惊奇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因为一般我们很难找到,而找到了也不一定在最后发现真物。不过,我们那时候还是愿意押上所有的时间去追寻,因为如果谁最后要真是抓住了一只野鸡或野兔什么的,那以后在小伙伴们的心里地位就高了不止一截半尺那么简单的,这将会成为以后炫耀的资本。极大地满足我们儿时的虚荣心。以上所有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的美,而对于自然的美全在这座山上了。雪落下来厚厚的覆盖了一层又一层,而山上的奇形怪石和那些高大的树木在披上雪后便像一个个神秘的白衣人似的,它会带给你一种错觉,让你总以为是真的,所以在冬季的时候总会看到有不少的过路人经不住那诱惑要亲自走来瞧一瞧那到底是什么东西。记得,有一次我们村子真的出了名,正是因为这样奇特的雪景而被选为一个电影片段的拍摄地点。那时候,我们都是异常兴奋的,有一天还专门几个小伙伴组成一队去调皮的闹场子,因为我们觉得那是我们的家乡,我们是完全有理由要留下一点儿足迹的,不过现在想起来还真忍不住有点儿要笑出了声。可是唯独奶奶有一点不高兴,她向来是一个不喜欢被打扰的人,何况那多人,喧嚣的肯定让她受不了。不过最后还是热情的招待了拍摄组和演员组的人,他们足足在那里呆了半个月。不过也同时给我们带了好多乐趣。比如当时我们都没有见过的新型玩意儿,还有演员们免费的表演。因此,奶奶家或说我们的村庄真的是一个既温热又美丽的地方。
话说,除此之外,我小时候特喜欢那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那儿也许是因为年月过于久远的缘故,竟积淀下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这充分迎合了我小孩子的好玩的心态。我在上小学的时候,总会不时的带一些让小伙伴们惊讶而又羡慕的怪石块儿,也正是因为如此,我那时候的伙伴们特多,可以说是很受欢迎的。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个神秘的人物,因此,奶奶家那边对我来说也便成了一个天堂般的地方。
记忆里,我那个时候时常像一只小羊羔一样不知道从哪个方向而来突然跑进奶奶的家院,而这总会让正在做事的或沉思中的她吓了一跳,不过片刻就又变得高兴了。因为,一般时候奶奶家都不怎么有人的,虽然她不太喜欢被人打扰,但是亲人来了她是从不拒绝的,或者说尤其是我来了,因为我基本上家里面最小的那个,而农村人就是有那么个喜好,总是最疼爱那个年纪又小又调皮的。所以,虽然她年纪大了,行动很不太方便,但一看见我,还是赶忙跑进屋子把几个盛放食物的箱子、柜子等的储物柜翻了一遍又一遍,看那样子是恨不得一股脑的把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给我,而生怕有什么东西忘记了会留下遗憾似的。可是那个时候我只会顾着玩,对于她的宝贝东西我总是随口一吃或者喝一口,便转眼不见了人影。当时我是绝不会想到那时候在我跑开她身边后,她会有怎样的心情或者是什么样的表情。是不是刚刚脸上还荡漾着的微笑片刻间就被一股莫名的失落所湮没,僵住的表情,久久没有能够化开?但每次在我还没有跑开太远的地方,似乎总可以听到随之而来的一声“慢点儿,不要乱跑,玩完赶紧回来吃饭”……时隔这么多年,我想当时我肯定是连头都没有回的应一声“知道啦”,然后以更快的速度跑去了,至于傍晚我大概也是没有再回来。
现在不经意的想起来,那样多的欢乐大概都是从奶奶家那里所集结而来的,所以,我当时单纯的想法是很感谢她选了这样的一个好去处。
关于搬家的事情,后来因为是确定执拗不过她了,所以当她决定要住进去的时候,爸爸、叔叔和姑姑们便请来了本村和隔壁村子里比较懂修筑方面的工人来大肆修理了一番。不过再怎么修整,毕竟大框架在那儿,所以大体轮廓还是以前老式屋子的样式与形态。很有孝心的爸爸不是很满意,总想把它弄得体面些,但这些对奶奶来说已经足够了,她很喜欢这样的感觉。按照她的要求,除了需要在缝隙处加一点儿水泥作凝固剂以外,其它的大概是这所房子几乎都没有再用到一点儿。与平常的农家小院的平房很不同,奶奶家的房顶的表面使用那种青砖瓦片一排排整齐的覆盖着的,而瓦下的支撑物是一根根粗壮而笔直的木头,横架在屋脊的两端,也是很宽很整齐的一排排躺着的。那些木头上面都铺了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芦苇草来作处理,这样子就把木桩之间的缝隙添堵的几乎不落一点儿空间。瓦片和芦苇之间再加一层浅薄的黄泥,就会把地上两层又紧而狠的黏在了一起,任风儿怎么呼啸也不会透出一点儿罅隙,所以这样的房子比起普通的水泥建筑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冬暖夏凉的的功效。于是这样子,房顶的修缮便基本上算是完结了。至于前面的设施和处理就相对来说简单多了。房子两边的支撑物是两根大而长的长方形的厚重的石柱,但你可不要小看了这石柱,它们是从深山里的巨石上费了好几个月的功夫雕砌而下的,然后再耗费很大的劳动力才搬运至家中。两根石柱与屋子之间分别挖制了一个拱形的小门框,整个一弧形的轮廓,类似教堂那样的建筑,这时的整个小房子变得清新可爱而又有韵味。整体看起来,房子的两侧是中空的感觉,不过却是很美观而且还略带一点而神秘的感觉。当然,还必须值得一提的是房的最顶部落着两只用软泥雕刻的白鸽,分别放在了屋脊的两端,无论什么时候看它,都见它们像是在扑闪着翅膀,仰望着要飞向蓝天的怀抱。而远目望它们那传神的姿态的时候,你或许真的会以为那儿降落了一对洁白的鸽子,像天使一样给人间给奶奶带来温暖与幸福。奶奶和我都非常喜欢,因为这很简单又结实的给这所破旧的房屋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欢乐。有时候趁奶奶不注意我便偷偷地而又很费力的搬来一把长梯想爬上屋顶抚摸一下那看起来很真的白鸽。其实我当时就是想试一下,看我如果爬上去了,它们会不会惊慌的一下子就飞跑了。但是我尝试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反而有一次因为一声狗叫我从梯子上面掉了下来,幸好摔在了麦场垛上,不过我还是疼痛了一个星期,从那以后我便再也没有想上去的冲动。许多年过去了,当我再回到家乡,发现那双白鸽已被风雨侵袭的残缺不全的时候,我总会不自觉地想起它们刚被雕琢好的时候,想起小时候我爬上去要去抚摸它们的画面,那时候是那样的传神,那样的栩栩如生。心里莫名的涌出一股酸痛,而我却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那样。我是悲伤那古气的味道被现在的繁华所淹没还是那些小时候那些美好的记忆已经生出了铜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