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6英亚:金刚经读后感共5篇
南师讲真正大成就的人,绝对的谦和,谦和到非常平实,不会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他没有丝毫“我已证果”的执着意识。你骂他也好,恭维他也好,他都视为平常。佛法中最重要的不执着,就是不执着于“我”的存在——“佛法一切众生平等,一切平凡得很,并不是说只有我成佛了,了不起,你们都不是佛,都要听我的。没有这回事,那不是佛法了。”“菩提心的用是大慈大悲,爱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不是躲在冷庙里的孤僧,或自命清高的隐士。”如同生物圈存在的各种生死循环一样,每一个人处在一个社会圈中,无法脱离种种社会关系而存在;而对万物而言,组成万物的分子原子都在瞬息不停地互相交替转化,千万年当中,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存在。
佛法不是消极之法,其就如同今日的心理学一样,以辅助众生离苦得乐为己任。它教人以更广阔的时空观透视大千世界,使人在心理上自立自强,从而战胜现实中的一切苦难。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目睹世间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发愿令众生离苦得乐,弃王子身份而遍访寻道,于菩提树下证悟,此后才有四十五年讲经,及诸多经典问世。《金刚经》开头第一卷,讲的是穿衣、吃饭、洗脚、睡觉,教每一个人平实地去做,自性自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直至本心不受任何外物观念影响,便可得证金刚。自然,对于经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而在阅读经典之后,若真能获得离苦得乐的至法,并自觉帮助他人,令世界上人人清净得乐,开拓出人间净土,那么佛陀的千年夙愿也便终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