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抽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抽测试卷
一、 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数值为194,其单位是 ( )
A.m B.dm C.cm D.mm
2.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等
B.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 我们平常所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际上只是一种进似
D. 物体从空中自由下落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关于平均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平均速度反映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
B.平均速度能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每时每刻的运动快慢
C.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速度的平均值
D.平均速度的大小,可以用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来表示
4.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 )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5.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 )
A.15m/s B.72km/s C.1km/min D.100cm/s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C.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
E.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7.“闻其声辨其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具有不同的( ),课堂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强,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声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与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9.你站在游泳池里,看到自己水中的双腿是 ( )
A.比实际长了 B.比实际短了 C.和实际一样长 D.无法判断
10.老花镜是 ( )
A.平面镜 B.凸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二、 填空题(每空2分,计20分)
11.如图,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若蜗牛爬行的速度是0.9cm/s,计算蜗牛爬行这段距离至少需要 s。
12.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的镜面上,由于光的 作用,在镜后8cm处光屏上形成一个小亮点,用此凸透镜观察邮票细微部分,则凸透镜与邮票之间的距离范围是 。
13.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最短是 s,小于这个时间间隔,我们边难以分辨开来,听起来好象一个声音,如果我们要想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至少需要离障碍物 m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4.将一根头发在火柴杆上密绕,用毫米刻度尺测出40匝的宽度为3.5mm,则头发的平均直径为 nm。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为“以多求少法”,请再举一个采用这种实验方法的实例: 。
15.两座山相距1200m,某人在两山之间某处高声喊叫,他听到两次回声之间的间隔是5s,此人距两山的距离分别是 m和 m。
三、 作图题(每题5分,计15分)
16.(1)在图(1)中作出△ABC的像△A/B/C/。
(2)只用直尺不用量角器,画出图(2)中入射光线SO1和SO2的反射光线。
A C
S
B
(1) (2)
(3) 完成下列光路。
17.小军站在桥头上,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位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可是每次当她举高棒槌时,才听到刚才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为什么?若她每秒拍2次,洗衣服处距大桥约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分)
18.坐在车上的张红,发现后面另一辆车上的李刚与她擦肩而过,对于两车的运动情况,张红应该作出哪几种判断?(10分)
19.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南京长江二桥于2001年3月26日正式通车。二桥全程长21.91千米,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与通畅,规定车辆通过二桥时,速度最大为100km/h,最小为60km/h。
(1)一轿车通过二桥全程用了15分钟,则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过二桥全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13分)
一、 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
1.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数值为194,其单位是 ( )
A.m B.dm C.cm D.mm
2.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都相等
B.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 我们平常所说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际上只是一种进似
D. 物体从空中自由下落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3.关于平均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平均速度反映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
B.平均速度能反映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每时每刻的运动快慢
C.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速度的平均值
D.平均速度的大小,可以用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来表示
4.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 )
A.河岸上的树 B.船舱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水
5.下列速度中,最大的是 ( )
A.15m/s B.72km/s C.1km/min D.100cm/s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C.声音的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
E.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7.“闻其声辨其人”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具有不同的( ),课堂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指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强,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声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与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9.你站在游泳池里,看到自己水中的双腿是 ( )
A.比实际长了 B.比实际短了 C.和实际一样长 D.无法判断
10.老花镜是 ( )
A.平面镜 B.凸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二、 填空题(每空2分,计20分)
11.如图,所测木块的长度是 ,若蜗牛爬行的速度是0.9cm/s,计算蜗牛爬行这段距离至少需要 s。
12.一束平行光垂直照射到凸透镜的镜面上,由于光的 作用,在镜后8cm处光屏上形成一个小亮点,用此凸透镜观察邮票细微部分,则凸透镜与邮票之间的距离范围是 。
13.人耳能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最短是 s,小于这个时间间隔,我们边难以分辨开来,听起来好象一个声音,如果我们要想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至少需要离障碍物 m远。(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4.将一根头发在火柴杆上密绕,用毫米刻度尺测出40匝的宽度为3.5mm,则头发的平均直径为 nm。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为“以多求少法”,请再举一个采用这种实验方法的实例: 。
15.两座山相距1200m,某人在两山之间某处高声喊叫,他听到两次回声之间的间隔是5s,此人距两山的距离分别是 m和 m。
三、 作图题(每题5分,计15分)
16.(1)在图(1)中作出△ABC的像△A/B/C/。
(2)只用直尺不用量角器,画出图(2)中入射光线SO1和SO2的反射光线。
A C
S
B
(1) (2)
(3) 完成下列光路。
17.小军站在桥头上,看见远处河边上一位妇女在用棒槌拍衣服,可是每次当她举高棒槌时,才听到刚才拍打衣服的清脆声,这是为什么?若她每秒拍2次,洗衣服处距大桥约有多远?(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12分)
18.坐在车上的张红,发现后面另一辆车上的李刚与她擦肩而过,对于两车的运动情况,张红应该作出哪几种判断?(10分)
19.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南京长江二桥于2001年3月26日正式通车。二桥全程长21.91千米,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与通畅,规定车辆通过二桥时,速度最大为100km/h,最小为60km/h。
(1)一轿车通过二桥全程用了15分钟,则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过二桥全程至少需要多少时间?(13分)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