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诗词鉴赏教案
专题五 诗词鉴赏
考情分析
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与辽宁卷高考诗歌鉴赏考点分析一览表
年份内容
卷别 XX年 XX年 XX年
全国新课标卷 宋词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涉及考点:形象(景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 南朝陈乐府诗江总《雨雪曲》
涉及考点:形象(景象)、语言、思想情感 唐诗周朴《春日秦国怀古》
涉及考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辽宁卷 宋诗欧阳修《晚泊岳阳》
涉及考点:想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宋诗陈与义《雨》
涉及考点:内容与思想情感、表达技巧 宋诗黄庭坚《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涉及考点:形象、表达技巧
命题规律与备考建议
1、诗歌取材范围主要以唐宋作品为主,主要是为了突出唐宋诗歌的“霸主”地位,而宋代诗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因此在备考中全面涉猎各朝代的各题材诗歌作品的同时,仍要加大对唐宋诗歌备考的力度。
2、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依据考纲考点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备考。
3、分题材对诗歌鉴赏进行备考,明确各题材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方向,规范各考点答题思路和答题模式。
真题演练
1 [XX•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上对本诗进行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答出画境的,给2分;答出想象中的真景的,给2分;答出从画面引出想象中的真景、再返回画面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意象),理解诗歌大意的能力。画境就是画面所画的情景,真景是指真实的现实生活,前者是指艺术情景,后者是指现实生活情景。通过解读诗歌可知,其前三句作为画境,最后一句作为真景。因为画面逼真、栩栩如生吸引作者入境,直到朋友提醒才返回真景,走出画境,这样才能准确理解画境与真景之间的关系。
(2)【答案】 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却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答出诗表面上看不合理其实很高妙的,给2分;能作简要说明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认为前人的说法恰当,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