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星尘

: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姝

  “活着是一场奇迹。”当一个小女孩问关于死亡的问题时,她的父亲这样回答道。

  这位父亲是卡尔·萨根,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还有句名言:“我们都是星尘。”

  星尘可不只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语,它们非常微小,半径小于0.1微米。它们如帷幕般隔开我们与星体,吸收着特定波长的辐射,制造着奇妙的景观,是人类通往宇宙起源与演化奥秘真相的一扇门。

  最近,天文学家给这扇“门”拍了“写真”,还用上了潮爆全球的3D技术。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7月13日报道,这幅银河系星际尘埃三维图由8亿颗恒星的数据构成,是同类图像中规模最大的一幅,覆盖了3/4的天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算得上是银河系的“自拍照”。

  这可不是啥镜头都能搞定的,天文学家直接用上了位于夏威夷的全景巡天望远镜和快速反应系统(Pan-STARRS)。被拍摄对象也不需嘟嘴鼓腮仰角45度,而是大大方方正对镜头。放眼望去,浩渺银河中的尘埃,有着彩虹一般的渐变色彩。“外行”看见这景象觉得美丽非凡,“内行”却深知这美丽大有用处。

  通过分析银河系中星际尘埃的分布状况,天文学家能更加准确地拼凑出银河系的结构,了解其旋臂形成的原理。恒星棒是否贯穿了整个星系?银河系圆盘有多厚?也许都能在这张“自拍照”中找到答案。

  根据目前的科学理论,发生在130亿年前的大爆炸产生了氢、氦、痕量的锂和铍等轻元素。随后在燃烧的恒星核心上和核心内,又形成了构成我们世界的一些较重的元素。这些元素正是搭上星际尘埃的“顺风车”,才最终来到地球这颗蔚蓝色的小小星球。


上一篇: 青春本可美不胜收

下一篇: 过自己的春暖花开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