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3课时地球运动教案(Word版含解析)
地球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2.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3.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教学重点】
1.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3.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教学难点】
1.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2.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和公转,对于二者对地球的影响是否孤立的呢?答案是否定的,自转和公转的叠加构成地球的运动,那么二者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地球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板书】第三课时:地球公转与季节
【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表示。
【演示】地球公转和二分二至时地球与太阳的相对位置。
【读图】《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与黄赤交角》
【讲解】地球公转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地轴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保持66°34ˊ的交角;二是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延长线指向北极星。因此,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平面和公转形成的黄道平面构成23°26ˊ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它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相互叠
【板书】一、黄赤交角:23°26ˊ
【讲解】 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密切联系。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
【投影片】 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 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
学生观察回答。
【小结】 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