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三种方式及其意义。

2、掌握工业集聚与分散的优点。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能力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

德育目标

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教学难点

联系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形成的过程。

●教学方法

1、本节主要阐述了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三部分内容,三者逐步递进,强化学生的理论联系。

2、多联系实际,结合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及意义。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电视新闻报刊资料、工业生产分布图及一些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的区位选择与企业的空间发展;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空间发展、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新课教学]

5.7 工业地域的形成(板书)

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的延续或深化。随着工业生产过程的进行,工业的各部门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即工业联系,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进而形成了工业地域。下面我们作一具体分析。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工业联系,了解工业在三方面存在的联系,并举例说明。

学生读完课文后,老师可简单提问:(1)教材叙述了哪几方面存在着工业联系?(2)每种方式联系中,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老师进行概括、归纳、鼓励学生多举事例,并加以分析。

一、工业联系(板书)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教案

下一篇: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