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17-3电阻的测量教案(新人教版)
17.3 电阻的测量
课题
17.3 电阻的测量
教师
学科
物理
课时
(本章节/单元)
第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生
年 班
时间
年 月 日
课节
第 节
内容
选择
(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
课标
要求
通过测量导体电阻的实验,进一步学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在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养成。
学情
分析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时可能存在的优势和/或问题)
教学
目标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复习
导入(视需要)
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我们由公式I=变形为R=,利用电压和电流计算出了电阻,这就是测量电阻的原理。今天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电阻。
新知
呈现
重点
(知识点名称)
1.伏安法测电阻
例题1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同学们练习,两个同学板演。
解:根据欧姆定律I=得,
R===18 Ω。
(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题,并且有同类型的例题。教师对学生的演算可以不做过多的讲评,直接关注其变形公式)
[师]欧姆定律I=可变形为R=,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
(学生通过对“电阻”一节的学习及课后探究已有所理解)
[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师]肯定同学的回答。强调:对于变形公式R=,不能单纯从数
17.3 电阻的测量
课题
17.3 电阻的测量
教师
学科
物理
课时
(本章节/单元)
第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生
年 班
时间
年 月 日
课节
第 节
内容
选择
(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
课标
要求
通过测量导体电阻的实验,进一步学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在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养成。
学情
分析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时可能存在的优势和/或问题)
教学
目标
1.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了解灯丝电阻的特性。
复习
导入(视需要)
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在计算中,我们由公式I=变形为R=,利用电压和电流计算出了电阻,这就是测量电阻的原理。今天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电阻。
新知
呈现
重点
(知识点名称)
1.伏安法测电阻
例题1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同学们练习,两个同学板演。
解:根据欧姆定律I=得,
R===18 Ω。
(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题,并且有同类型的例题。教师对学生的演算可以不做过多的讲评,直接关注其变形公式)
[师]欧姆定律I=可变形为R=,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
(学生通过对“电阻”一节的学习及课后探究已有所理解)
[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
[师]肯定同学的回答。强调:对于变形公式R=,不能单纯从数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