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孤独之旅学案新人教版
第16课 孤独之旅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体会小说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品味小说优美的语言。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拓宽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过程
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
1。请同学们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给加点字注音。
(1)撩逗( ): 。
(2)狗吠( ): 。
(3)歇斯底里: 。
(4)撅断( ): 。
2。这篇文章选自长篇小说《 》,作者是 。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3。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结合杜小康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孤独”一词的理解。
4。课文几次写到杜小康哭?他这几次哭各有什么不同?
三、课后提升,拓展延伸
5。阅读小说《草房子》,对比杜小康和桑桑、秃鹤、纸月成长经历的不同,探究促成他们“成长”的原动力。
6。观看电影《草房子》,比较影视文学与文学作品的不同。
参考答案
1。(1)liáo 挑逗,招惹 (2)fèi 狗叫 (3)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4)juē 折断
2。草房子 曹文轩
3。这里的“孤独”一方面是社会、人文环境的孤独,他随父亲去放鸭,离开村庄、人群,感到无望,无助。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孤独,没有人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了”,他感到空虚,感到无聊。
4。课文一共写了杜小康的三次哭:第一次是课文第3段,他哭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