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苏教版)

3.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由两首古诗组成。两首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实。《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人贾岛的经典名篇。诗歌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品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本诗特点是寓问于答,语言平白如话。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诗人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学情分析】

《寻隐者不遇》全诗共二十字,均是常见字词,每句诗平白如话,通俗易懂,所以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要从诗句中体会出诗的意境与内涵,感悟隐者的高洁,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好好引导。

《所见》展现的是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图,画面动静结合,活波有趣,孩子们应该会有体会,至少也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诗中“林越”一词较难理解外,其他诗句的理解应该都没有问题。需要引导学生感悟的是:诗人真的只想写乡村“所见”吗?寄托的情思需要进一步向学生讲解。

【教学策略和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共选了两首古诗,在进行教学时,选择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每首诗分配一课时。《寻隐者不遇》在教学时分为三个板块:第一块以读为主,让学生读顺全诗,尽量读出诗的味道。第二版块是细读古诗,理解诗歌的深刻寓意。在这一板块,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猜想诗人与童子的对话内容,并相互交流。第三块是抓住诗歌的意象,将诗歌中的景物与隐者联系起来,感受隐者的形象。

《所见》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反复诵读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感知诗中所传递出来的诗意,教师起辅助补充作用。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2020五年级上册语文《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苏教版)

下一篇: 2020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苏教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