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病十大认识误区

:

  许多痛风患者都有这样的体验,推杯换盏,山珍海味之后,大脚趾或脚背、或踝关节突然出现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红肿,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痛风。以后只要喝酒、吃肉或吃海鲜,就会发作,据此大多数患者想当然的认为,痛风是吃出来的病,因此通过单纯的饮食控制——忌口,完全可以把痛风控制住,不必用药治疗。这显然是错误的观点:

  (1)如果大吃大喝就会得痛风,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不喝酒、不吃海鲜也得痛风?有的人大量饮酒、随意吃海鲜也不得痛风?

  (2)编者认为个体是否得痛风,主要与体内是否存在着痛风易感基因有关。众所周知,种子、土壤和水分是长出庄稼的三要素,其中种子占主导地位。因为土壤再肥沃,水分再充足,如果没有种子,也长不出庄稼。痛风易感基因就好比潜伏在患者体内的痛风种子,而喝酒、吃海鲜等富含高嘌呤食物如同给痛风种子施肥、浇水,在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供给下,痛风种子自然就会很快生根发芽。

  (3)有的人体内没有痛风种子(易感基因),因此喝再多的酒、吃再多的海鲜,也不会长出痛风庄稼。有的人体内存在多粒痛风种子,喝一点酒,吃一点海鲜,甚至不喝酒、不吃海鲜照样得痛风。

  (4)除上述原因外,痛风发作与否,尚与血尿酸水平有关,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发作越频繁,反之亦然。因此只要将血尿酸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痛风发作次数就会明显减少,甚至不发作。但如何才能将血尿酸长期控制在正常水平,确实需要好好的讨论一番。首先从人体内尿酸的来源看,80%的尿酸来源于体内自身合成,只有20%来源于食物供给。大部分痛风患者由于尿酸自身合成增加或排泄减少,在进食前,血尿酸已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空腹血尿酸水平),进食后,由于外源性尿酸的加入,使原已升高的尿酸进一步升高,触发痛风阈值,导致痛风发作。因此,基础血尿酸水平的的升高,而非外源性食物产生的尿酸升高是导致痛风频发的主要原因。长期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外源性尿酸的产生,不能降低基础血尿酸水平。要降低基础血尿酸水平必需应用药物治疗。

  (5)饮食控制,短期易,长期难。因为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在罹患痛风后,长期面对美酒佳肴、山珍海味而无动于衷。“忌口”对于痛风病患者来说的确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有些患者很无奈,因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患者很无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此长期甚至终生饮食控制(忌口),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专家建议:痛风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血尿酸水平,遵循医嘱,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饮食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既控制了血尿酸水平,有效防止痛风的发作,又能保证健康所需的营养合理摄入。

  误区五: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痛风发作较从前频繁,说明病情加重,治疗方法不对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确实遇到过患者描述的这种情况,即在治疗过程中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但痛风发作却越来越频繁。但出现这种现象并非如患者所言的“病情加重,治疗方法不对”;恰恰相反,我们认为这是患者病情趋于好转的标志,是“矫枉过正”效应。

  (1)出现这种现象的患者,多为慢性痛风患者。CT和磁共振检查或关节镜检查可以发现,由于长期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关节周围软组织和关节滑膜表面有大量尿酸盐沉积;


上一篇: 甲亢病人怀孕后,甲亢病情会加重吗?

下一篇: 甲状腺性杵状指和甲病变是怎么回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