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救命水”藏于身
你知道吗,眼泪、汗液、口水等都是隐藏在身体里的“救命水”。那你有多久没有大哭、多久没有出汗了呢?专家教您如何护好身体里的“救命水”,千万不能让它们变得干涸。
流泪越来越难
环境因素,电子产品的大量使用,让人的眼睛也“被透支”,泪液分泌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想哭却哭不出来”。对690名女性所做的调查显示,1/3的受访者临床诊断为干眼症,并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视觉及生活质量。流泪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是宣泄情绪和释放压力的方式。国外研究发现,哭有明显的助眠作用,还能增强免疫力。
此外,泪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滋润眼睛,以防干涩、痛痒或视物模糊等问题。遇到伤心事可尽情哭泣,但要控制在15分钟之内,以免号啕伤身。平时应控制用眼时间,少戴隐形眼镜,注意润眼。
出汗越来越少
出汗是排出人体毒素的主要途径之一,还有助于控制血压、促进消化、护肤等。但久坐少动让人们主动出汗的机会越来越少。坐在屋里时,也要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不肯感受出汗的畅快。运动出汗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不能忽视。
建议每周一次通过散步、跑步、游泳等运动主动出汗,中等强度为宜,不必以出汗量为标准。运动后不要立即大量喝水,最好等到汗落了,再慢慢补水。自汗、盗汗等异常出汗应引起重视,可能是气虚或阴虚表现,需及时调理。
嘴里越来越干
吃辣多了易口干,快节奏生活也使得细嚼慢咽成为难事。诸如此类的饮食习惯导致了唾液分泌量的减少。成人每天应分泌1000~1500毫升唾液,可起到湿润、清洁、保护口腔和助消化的作用。口干无津时,除及时补水外,也可吃些山楂、梅子等易于生津的食物,但患有脾胃疾病的人则要少吃。这类人不妨在闲暇时经常练习吞津,用舌头绕触口齿,待口内唾液聚满,鼓漱几遍慢慢咽下,不仅利于改善病情,还能滋阴、清热、补肾。
消化液分泌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