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特征,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况,从工具制造使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居住等多方面了解河姆渡和半坡文化的概况并比较两者,找出异同。了解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理解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开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发掘出的原始农耕时代具有典型代表的考古文物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增强从历史遗迹、遗物中分析出历史事实的能力,并会简单的归纳,得出结论;通过对河姆渡、半坡文化的特征分析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原始农耕时代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半坡遗址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进而激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农耕文化的特征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七上《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下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