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观潮》练习题[人教版]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划“√”。 笼罩(lóng lǒng) 薄雾(bó báo) 余波(bō pō) 风号浪吼(háo hào) 二、写近义词。 霎时( ) 昂首( ) 颤动( ) -
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观潮》练习题
(1)①háo ②hào 口号( ) 哀号( ) 号召( ) 风号浪吼( ) (2) ①chēng ②chèn 对称( ) 称作( ) 称呼( ) 称心如意( )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知识点+同步练习
一、生字组词 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 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 笼lǒng(箱笼、笼罩、笼络人心)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知识点+同步练习
一、生字组词 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 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 -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21课《观潮》教案(谈话导入)冀教版
《观潮》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学会11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词语。 2、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五单元第21课《观潮》教案(阅读感悟)冀教版
《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
四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21课《观潮》教案4(冀教版)
第21课《观潮》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
四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21课《观潮》教案3(冀教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
四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21课《观潮》教案2(冀教版)
第21课《观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突出展示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
四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21课《观潮》教案1(冀教版)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3、出示课题,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