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导学案”相关内容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3.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1.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时期开始于( ) A.公元前841年 B.公元前771年 C.公元前770年 D.公元前476年 2. 春秋 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 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 ④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山顶洞人。 2.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 -
八年级数学(上)导学案《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的大小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理解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不等关系,并会初步应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2.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要素,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 -
七年级语文(上) 第22课《寓言四则》导学案
-
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第21课《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