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附解析北京市东城区)


东城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 三 生 物
1.以下物质中可以用32P标记的是
A. 核苷酸    B. 氨基酸    C. 脂肪酸    D. 丙酮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
(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        
(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  
(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
【详解】核苷酸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为C、H、O、N、P,A符合题意;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R基上含有S,B不符合题意;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小分子化合物,组成元素是C、H、O,C不符合题意;丙酮酸是葡萄糖分解的产物,组成元素为C、H、O,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通常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使血压升高到正常水平。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在核糖体上合成
B. 血管紧张素Ⅰ是十肽化合物、血管紧张素Ⅱ含有7个肽键
C. 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均能与斐林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D. 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剂可使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当血压偏低时,血管紧张素原在相应酶催化下,转变为生物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Ⅰ,进而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说明肾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均为催化作用的酶,本质是蛋白质。由图可知: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均为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三者氨基酸的数量不同,功能也不同。
【详解】由分析可知,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带解析北京市丰台区)

下一篇: 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北京市大兴区)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