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化学总复习第2编重点题型突破(共14套遵义版)
专题二 坐标曲线、图表题
,备考攻略)
在试题中用坐标曲线、图表来表达物质发生变化或化学反应的规律,是中考题中常见的题型,也是中考的必考点,近几年的考查中各种题型均有涉及,特别是在考查物质溶解度时,溶解度曲线频繁出现,考查分值在3~6分,预计2018年中考中仍会用选择题来考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用填空题来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即pH)曲线,也可能在探究题或选择题中考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曲线,分值在3~5分。
策略一 pH变化曲线
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曲线
图像:
图1 图2
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2,酸入碱,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2.溶液稀释的pH曲线
图像:
图3 图4
分析:图3,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
图4,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等于7。
策略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
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图像:
图1 图2
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策略三 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2016年中考10题,2015年中考15题)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
图像:
图1 图2
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没有剩余,则图像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
(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
,备考攻略)
在试题中用坐标曲线、图表来表达物质发生变化或化学反应的规律,是中考题中常见的题型,也是中考的必考点,近几年的考查中各种题型均有涉及,特别是在考查物质溶解度时,溶解度曲线频繁出现,考查分值在3~6分,预计2018年中考中仍会用选择题来考查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用填空题来考查溶液的酸碱性变化(即pH)曲线,也可能在探究题或选择题中考查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曲线,分值在3~5分。
策略一 pH变化曲线
1.酸碱中和反应中的pH曲线
图像:
图1 图2
分析:图1,碱入酸,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酸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碱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
图2,酸入碱,滴定前,溶液的pH>7,此时溶液呈碱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随着酸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
2.溶液稀释的pH曲线
图像:
图3 图4
分析:图3,碱性溶液稀释时,由于碱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减小,但不会小于等于7。
图4,酸性溶液稀释时,由于酸性溶液的pH<7,而水的pH=7,随着加入水的质量增加,pH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等于7。
策略二 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
物质溶解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图像:
图1 图2
分析:图1,在一定温度下,向某不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某溶质,该溶质的质量分数随着溶质的增加而增大,当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图2,溶液稀释时,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策略三 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2016年中考10题,2015年中考15题)
1.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变化
图像:
图1 图2
分析: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量不断减小,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图像如图1所示;若反应物没有剩余,则图像如图2所示。
2.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质量变化
(1)一种物质和另一种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