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的父亲和母亲是谁
平定张格尔叛乱
道光帝即位初期做的第一桩大事就是平定张格尔叛乱。
道光六年(1826)六月,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波罗尼敦的孙子张格尔利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参赞大臣静斌残暴压迫的不满情绪及其宗教影响,纠集安集延、布鲁特兵500多人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新疆,煽动叛乱,纠集起数万人攻占了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4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道光皇帝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清军3万余人以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督杨芳为统帅入疆平叛,在新疆人民的帮助下终于在七年三月击败张格尔,收复四城,并于年末诱执张格尔,押赴北京,在午门举行献俘仪式,道光下令将其寸磔喂狗。
平定张格尔叛乱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义,这是道光帝一生最大的功绩。
小改小革
道光帝还搞了点改革,第一是漕粮海运。过去从两江(江西、江南两省。江南省包括现今江苏和安徽)、湖广等地征来的漕粮(田赋中运送京师、通州部分)都是从大运河运到目的地,漕运官员经常利用手中的职务之便中饱私囊。加上运河受水患破坏经常遭到阻碍,运费又高。户部尚书英和建言海运便利。海运曾行于元代至明代永乐间。道光帝将此建议交给有漕粮的省讨论,两江总督琦善、安徽巡抚陶澍请求把苏州、镇江、太仓四府一州之粟全部海运。道光帝立即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由江苏布政使贺长龄赴海口同地方官一道雇商船,分两次运走。安徽、江西、湖广离海口较远,仍然河运。为杜绝经纪人的需索、无端阻留、刁难,道光帝还下令在上海设海运总局,令理藩院尚书穆彰阿会同仓场侍郎驻天津验收。六年春夏第一次海运漕粮成功,900只船运输漕粮160余万石。这种运法只坚持到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以财用匮乏,谕自本年始直省河运、海运一律改征折色。"所谓折色是所征田粮折价征银纱布帛。
第二是将纲盐法改为票盐法。清朝盐政向来采用明朝纲盐法。这种办法,由固定的盐商凭盐引行销纲盐,而盐引完全为盐商垄断。盐商垄断盐业,又须维持庞大的销盐机构,导致盐价提高,引起销售困难。不照章纳税的私盐泛滥,盐引滞销,盐税减少,盐商遭受打击,纲盐法难以存在下去。包世臣提出以票代纲,允许私贩经销的主张。道光帝支持陶澍于十一年推广这种任何人只要纳税,都可以领票运销食盐制度,打破了食盐运销的垄断,降低盐价,促进了盐的销售,增加了盐税,剥夺了官员利用盐政营私的途径。
第三是打破了乾隆中叶以来的封矿政策,允许矿藏开采。乾隆中叶,乾隆帝害怕开矿会引起闹-事,采取了封矿政策。道光朝后期道光帝提出任由老百姓自由开采政策,对开发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道光帝对于吏治整顿也有所行动。嘉道时期,官吏贪污之道除漕运和盐政外就是河防。为堵塞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道光帝要求禁止河工费让过往的官员、贡生、监生染指。这年四月,他还处分了一批贪污的河工官员。
道光帝与嘉庆帝一样都算是因循守旧的帝王,但道光帝毕竟比嘉庆帝多点改革精神。这里不妨举个小例子。《康熙字典》,恭维者说无一错误,直到乾隆王锡侯在《字贯》指出一部分,但惨遭文-字-狱。嘉庆一朝都是维护包庇。但道光七年,道光帝就冲破传统观念,让王引之作《字典考证》20卷,纠正它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