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①国际单位:米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②单位符号及换算
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
1mm=103μm 1μm ==103nm
2.测量工具:
①刻度尺(最常用);
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
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
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4、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
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
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
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4.截取法(化整为零):
被测物体的长度很大时,可先测出其中一小段,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算出物体的总长度。
5.替代法:
当一个物体的长度无法直接测量时,可用与它长度相等的物体来代替。
5、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是秒(s),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时(h) 分(min) 毫秒(ms),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1h=3600s,1s=1000ms。</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