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68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该班是高二理科重点教学班。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语文兴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着手,坚守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坚持每课能得、每课必得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审慎、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授课中不搞满堂灌,也不搞满堂问,抓住教书育人的重点,切实推行以问题引导教学,构建生态课堂、高效课堂的教法、学法。
教学实践中,我以课本和高三复习用书《名师一号》为主要学习内容,积极培养、发展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能力;借助《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的宣传刊物,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阅读,认真大量地写作,将语文融入广阔博精的读写交流之中;结合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持久开展五个一研究。
2、每周一位文化名人: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出现了无数令人景仰的志士仁人,也留下了不少千古流传的佳话他们实际上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最生动的体现者,可以说了解他们就是在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就教材文本涉及的相关中国历史文化名人,每周指定一个小组就一位从时代、生平、成就、评价等方面搜集整理资料,在文本教学过程中,一周内分几次向同学介绍,每次介绍允许其他同学就相关内容提出一两个问题,请叙述人回答,必要时教师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搜集整理资料、文献等活动,还可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互相之间无形的比较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不知不觉中还使学生和传统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
3、课后一句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简练而涵义深刻的句子,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多积累这样闪烁着传统文化精髓的名言,既可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又可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由教师搜集,每节课下课前的两三分钟板书一句或几句,(m.kuaidu.com.cn)简单讲解后让学生抄记。
4、每天一首古诗: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滋养了一代代炎黄子孙。青少年学习一点古诗既可增长知识,又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同时还可感受传统文化的神韵,提高素质。但古诗的背诵不能急于求成,如果是贪多求快,势必印象不深,容易遗忘。每天抽出5至10分钟背诵一首古诗,是轻而易举的事。积少成多,坚持下来,一年的时间,《唐三百首》背诵如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为了便于学生背诵,在教室的黑板上设立每日一诗专栏,由语文课代表每天从诗词精品中选取一首,抄到栏目指定位置,全班同学利用早读或课余时间抄记后背诵。教师可每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检查或比赛,以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
5、每天写好一个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具有其他文字任何无法比拟的优势,音、形、意结合是其一大特色。让学生写一手好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既可为学生学好语文奠定基础,又可让学生养成认真、务实的习惯,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也大有裨益。为此,教师每天在黑板上书写一个字,供学生临摹,并就该字演变过程、书写的要领等作简单说明。采取各种书体交替进行的方式。每月进行一次写字成果评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活动形式多样,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善于积累意识。要达到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有一定毅力,大多数同学都会存在虎头蛇尾的毛病。这就要求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鼓励,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检查督促,也可通过阶段性的比赛活动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这些课前课中课后的系列活动,注重挖掘、发挥中华传统文化里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作用的精髓知识,引导学生能正确认识、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内涵的正确有价值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学期我完成了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中国小说欣赏》和《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部分内容以及第一轮总复习用书《名师一号》年级规定的教学工作。
认真落实了八篇作文全写全批的教学任务。
指导学生参加了云南省新教育学生作文评选活动和走近共和国百位老部长老将军老艺术家主题爱国教育活动暨关爱杯全国青少年儿童文学书画作品大赛,学生邱小娟、袁丽花同学均获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五四青年节诗歌对联比赛有李双江获诗歌一等奖,多人获等级奖。我个人获教师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