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第3节 平面镜成像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怎样形成的。
 
平面镜(大小形状各不同)、口径相同的平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激光演示器、玻璃板、相同的蜡烛两支、量角器、火柴、夹子、白纸一张、透明胶条、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教师拿几个生活中常用的镜子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它们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我们把这样的镜子叫平面镜,把出现在镜子里的“面孔”物体叫做像。
再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当你改变与平面镜间的距离时,像怎样变化?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系吗?这些问题,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平面镜成像有一个感性认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基础。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目的:(1)研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物体有什么关系;
(2)研究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步骤:
(1)如图,将一张白纸用图钉或透明胶条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用两个夹子夹住一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标签: 平面镜成像

上一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下一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2节光的反射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