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谁,孩子便是谁
你是谁,孩子便是谁
● 一 ●
那天,我坐在一位修车大爷的摊位边等待大爷给我补车胎,此时正值学校放学的时间,不时有孩子过来拿充气筒用,孩子甜甜地喊着“爷爷”礼貌地说着“谢谢”,大爷笑得合不拢嘴,忙不迭地应着。
一会儿,一位接儿子放学的妈妈推着电动车来到了摊位前,妈妈用手指指充气筒,向身后的儿子示意,儿子一声不吭就拿起了充气筒朝妈妈走去。修车大爷撂下手中的活,直起腰身,收敛起笑容,问道:“你干什么?”“打气。”孩子面无表情地说。“不行!谁让你拿的?”大爷一边说,一边夺下了充气筒。孩子红着脸看看妈妈,妈妈一张冷冰冰的脸上露出愠怒的神色:“不就是用一用吗,这么小气?”“对,我就是小气,不给你用。”“给你钱还不行吗?”“我从来不收钱,你就是给我钱我也不给你用。”“我还得急着回家做饭,推车回去就来不及了。您怎么这么难说话啊?”“你来得及来不及与我不相干,别跟我扯这些。我的充气筒,我愿意给谁用就给谁用。”大爷来了倔劲。那位妈妈一脸的尴尬。
坐在一边聊天的大叔看见这一僵持局面,解围说:“你这个年轻人,不是我说你,这修车老头很好说话的。可你连声招呼都不打,孩子过来也不吭一声,拿起充气筒就走,这充气筒是有主的啊。你们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这是不尊重人哪。其实是你娘俩有错在先。再说你这老头子吧,这回也来了犟脾气,让他们用一用呗。以后啊,你这孩子叫声‘爷爷’说句‘谢谢’也不沉,是吧?都是初中生了啊。”孩子的妈妈也自觉理亏,赶紧借坡下驴:“是啊是啊,我确实不怎么会说话,孩子也随我……”修车大爷不再吱声,只顾闷头修车。
给车子充完气,那位妈妈不好意思地说:“大爷,您消消气,对不起了。”孩子交还充气筒时也腼腆地说了一声:“谢谢爷爷!”修车大爷宽容地笑笑:“不用谢,以后需要充气尽管用。”
突然想起《孟子》中的一句话:“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人原则是与人交往的重点和核心,妈妈都做不到,儿子又从何做起呢?
● 二 ●
单位里同事们聊起现在的孩子让父母费心劳神难管教,大家一致要求教子有方又极有人格魅力的大李说说他的成长故事。
大李说,他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清贫,也没多少文化。记忆中,父母总是无休止地劳作,对他并不怎么管束,但做人的道理他却从小就心明如镜。比如,见了长辈要打招呼,别人有困难一定要帮忙,对残疾人绝对不可讥笑和欺侮,笑话人不如人,得志时不要狂傲,困顿时要往前看,不义之财分毫不取……总之,生活中的一切琐碎,父母的言谈举止都能给他明确的是非标准,虽然父母并不懂这就叫耳染目濡、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