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妈妈不是好婆婆
很多一辈子都拿自己的老公和儿子当做唯一寄托的女人,始终都有一种附庸的心态,她们自己的存在价值就在于男人们的认同,这样的人最怕的就是竞争者。婆婆会将儿媳当做是敌人和竞争对手,你做得好,那是抢了她的风头,你做得不好,那是不按照她的规则做事,更不能容你。
比如唐婉的婆婆,陆游他妈。唐婉和陆游是亲姑表妹,陆游的妈妈是唐婉的姑妈,这关系够亲了吧。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可算是青梅竹马,亲上加亲。他们俩不仅情投意合,而且还有同样的爱好和兴致,婚后写诗作画,饮酒对弈,过着神仙一般逍遥的生活。但就是因为太恩爱了,照样惹来婆婆的不满。
那位婆婆兼姑妈大人用了特别冠冕堂皇的借口来责备唐婉,说她应该相夫教子,恪守妇德,不应该总黏着男人,这样很不成体统,会影响他的事业,而且她过门一年多也没生孩子,更是死罪一条。唐婉骨子里是倔强的,保持沉默,却不愿意妥协。直到婆婆给儿子下了最后通牒——休了这个女人,否则她就不认这个儿子。理由是唐婉无所出,为了避免陆家绝后,她必须做出这个选择。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唐婉和陆游就此分开,两个人都郁郁终生。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因为自己的姑妈却容不下自己的侄女,娘家一怒之下与姑妈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
很多人不理解这种女人的心理,为何连自己至亲的侄女兼儿媳都看不惯,正如很多男人会觉得,自己的妈妈一定会对自己的媳妇好,因为对媳妇好,就是对儿子好,“哪有妈妈不希望自己儿子幸福的?”其实真不是所有的妈妈都会更重视儿子的幸福,更确切地说,她们更在乎儿子是从哪里得到幸福,如果不是从自己这里得到,而是从另外一个女人那里得到,那就必须绝杀之。
这种心理就和很多做领导的不愿意交班放权一样,那是他们唯一的成就感所在,放手了就会觉得失掉了所有。即使被迫放手,最好也祈祷接任者干得不如自己,那才能显出自己的重要。
在中国,做婆婆就是一种另类的职业,上岗之后,会将一个人内心之中最隐秘的狭隘和惧怕全都暴露出来,一个好妈妈很容易做,一个好婆婆却考验到了这个女人是如何看待女人的。而在现阶段,在上一代人那里,能真正尊重女性的同性并不多。她们生长在封建文化的浸染中,虽然时代已经飞速进步,她们依然没有比唐婉的婆婆更开明多少。
儿子逐渐长大,有一次他问我:“妈妈,你会是个好婆婆吗?”我很诚实,我说我也不知道。现在我是个好妈妈,这是我已经做到的,未来我是不是能成为好婆婆,是我还没有做到的。我只能保证,在大家庭的范围内,我会学会接纳一个新的家庭成员,在小家庭的范围内,我会离他们远一点。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记,谁也不能强迫谁进步,谁也无法强迫谁退步。适当的距离感,是确保减少两代人纠葛的关键。这需要两代人都要具备独立的意识。
文|晚睡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