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宿舍,另外一种风情
自从大列吧挑战了我的硬度极限后,我开始对之前一直不太重视的面粉类食物改观,在北方人充分开动脑筋给食物脱水的同时,南方人用同样的材料做出了包子、云吞、糯米团这类柔韧细腻的食物,不得不说,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的。
如果你同意这样感叹,显然是忘记了食材的潜力也是无穷的。借用《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台词,中国的厨师个个都像魔术大师,厨房的秘密之一就在于,水火关系的调控也能把原本软的食物做成硬的。比如把饺子炸成油角。油角,广东人过年时串门送礼、招待客人的必备食物,据说它还有着相当深厚的社会学意义,承载着广东人对来年生活丰泽富足、喜乐平安的美好期待。因此,油角从涵义到味道上来说都是一种相当甜美油润的食物,做皮面的时候就加进了砂糖和猪油,内馅也是由花生、椰蓉、芝麻等极富油性的醇香型材料混合而成。总而言之,我第一口吃油角的时候就一个感觉,好油。吃第二口的时候由于咬到了馅儿,遂又感到好甜。
带来油角的是一位广东姑娘。秉承着广东人所特有的热情,在寒假开学后的不久,她提着一袋子金黄灿烂的饺子状物前来,告诉我这是广东当地人新年祈福用的食品油角,特意带来给朋友们尝尝,也有送祝福之意。一番话听得我受宠若惊,感动不已,诚惶诚恐地将这一袋好福气捧回寝室去。
打开袋子一看,我略有点儿囧。首先我终于看清楚了这食物之所以呈金黄色完全是因为经油炸了的缘故,从袋子内壁的油腻程度足以看出烹制者用油之豪迈。而且因为长途携带,油角早已经冷却,吸饱了油分的表皮变得硬邦邦,上面半圆形的花纹倒是屹立不倒。虽然我自诩吃货,生冷油腻百无禁忌,面对如此油光满面的一只“炸饺子”,也一时间有点儿手足无措。
既然是祈福用的食物,在不知从何下手之前,还是像模像样地继续供起来比较好。于是我十分自圆其说地把这袋油角“供”在了书橱上,一供供到晚上。晚上室友们陆续回来,有人发现了这袋子油角,大感兴趣。室友也不知是饿了还是好奇了,拿起袋子就拈出一只油角吃。我承认我当时怀着一种实验的心态问她感觉如何,她捧着袋子说不错不错。直到此时,我方才有勇气尝试着吃了一只,果然不错,虽然冷掉了让它吃起来未免太硬,略感遗憾,但丰厚的用料从口味上弥补了口感的不足,从第三口开始,我只能说,好香,好香,好香。
四川泡菜
放寒假回来,大家都把带的家乡特产拿出来分享,我们宿舍里有一个四川女孩,吃到开心时神神秘秘地拿出一个装满浑水的瓶子说:“看看,这,就是传说中的泡菜母水,明天我给你们做正宗的四川泡菜。”寝室同学做惊愕状,之后一致叫好,全票通过。
第二天,全寝来到菜市场,泡菜坛子、胡萝卜、白菜、葱头、大蒜、辣椒、生姜、油盐酱醋等等采购齐备。回到寝室,洗菜、切菜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就看这位川妹子的手艺了。大家站在旁边饶有兴致地看着,她像个科学家似的调制泡菜水,见她手中的坛子渐渐满起来,每个人都有一种马上吃泡菜的冲动。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泡菜是时间的味道,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香。”川妹子说。
每天下课回来我都忍不住弯腰看看泡菜坛子,闻闻它的香气。刚起的盐水泡的菜,前两天香味极不明显,到了第三天,香味已经弥漫了整个宿舍,刺激着我们每个人的食欲。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在午睡时间,不知谁说了一句:“我感觉泡菜可以吃了。”于是川妹子首先爬起来,“以身试法”,说:“嗯,真的可以了。”我们几个听到后一股脑儿爬了起来,扑向那坛泡菜尝鲜。
从此,我们就开始了宿舍泡菜生活,每到周末都会集体去逛菜市场,买些可以泡的菜回来,别的寝室有时经不住我们宿舍泡菜的香味,也会循着味儿过来和我们一起吃。泡菜的香味儿,使大学宿舍家的味道更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