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宴无味(老猫)

:

  “宴会之趣味如果仅是这样的,那么,我们将诅咒那第一个发明请客的人。”

  作家郑振铎写出这话,是在抱怨交际性的宴会。座上客很多,却有无数生面孔,就算问了姓名也记不住。菜上来,吃什么都没味道,只是和大家赔着笑脸。想告辞,又怕主人不高兴,别人说三道四,于是只好强撑下去。

  郑振铎的遭遇,想必大家都遇到过。

  经常赴宴的人,肯定都有这种感受。宴会场所很高档,餐具很高档,甚至客人也很高档,菜肴自不必说,鱼翅鲍鱼,山珍海味,但就是吃不香,也吃不饱,回家后,没准还得来碗泡面。

  所以,看文人写吃喝,多是对美味小吃、故乡风味的夸赞,少有对大宴的描述。那大宴,实在是吃得累。其实不仅是文人,就算皇上皇后也是一样。

  为了证明这点,台湾作家高阳找出了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慈禧晚餐的菜单,他发现,很多菜都是重复的,比如十六道菜中,鸭肉就有六道,鸡肉五道。下午三点半就开饭了,这么吃,想必是没什么胃口的。

  所谓钟鸣鼎食,其实也不过如此。

  有一幅名画,叫做《韩熙载夜宴图》,画的是五代十国宰相韩熙载请客吃饭的景象。大家都说,这画显示了贵族奢华的晚宴,多么多么靡费。

  不过,韩熙载靡费的可真不是吃的,他靡费的是家具和歌舞。有人仔细看过那张画,虽然人物众多,大家又做欣欣然状,但桌子上,只有四碟四碗,能看清楚的吃的,只有柿子和类似糯米团之类的东西。

  其实,在宋朝以前,吃宴席是很辛苦的。倒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没有椅子凳子。大家吃饭,主人坐在榻上,客人可就得席地而坐了,要是和长辈皇上吃饭,没准还得跪着。


上一篇: 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下一篇: 没有什么事情的结果是一定的(张德芬)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