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的爱为何变成了恨呢?
小林是一名初一的学生,今年14岁,在一家封闭式的学校就读。小林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在梨城打工,工资不足千元,尽管这样,她还是把小林送到了私立贵族学校。
小林在小学时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可是到了初中以后,成绩就一落千丈,而且各种不良习惯也接踵而至,学会吸烟迷上了打游戏,甚至有些自我封闭,做事很极端。
“这个孩子本质不坏,就是有些坏习惯,还不爱和我交流”。小林的母亲这样说。在讲述中,她回忆起与儿子的一件很痛苦的往事。一次,她对儿子小林特生气打了他,结果,儿子在外坐了一夜。因为她的打骂,儿子还曾打碎玻璃闹自杀,这一切让母亲很忧心。
对于这位母亲来说,儿子就是最亲的人,也是最大的希望。
面对沉默不语的小林,本报编辑问:“你自我评价一下,你有什么优点?”这时,小林想都没有想就答道:“没有!”小林的母亲看着小林说:“儿子,我是说过没有优点,可那是我赌气时说的话呀!” 小林的母亲告诉记者:儿子在一所封闭式的学校里读书,平日他还是很节俭的,每次给儿子10元钱,有时还省下俩三元钱。还有,儿子很爱帮助同学,生活习惯也不算差,很爱整洁。
小林与记者单独交流时说:他爱自己的母亲,可每当回到家时,他又觉得母亲爱唠叨,在小林看来,母亲宁愿辛苦、花钱也要把自己送到一所好点学校,可他在这所学校并不开心,学习成绩也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