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征文
家教征文(一)
童年时,家家户户烧饭都用“蜂窝煤”。一天晚上,邻居陈姨的家庭发生意外事故,她家里由于窗户关得太死,空气流通困难,造成全家煤气中毒,一个正值花季的十八岁女儿阿莉,在这次意外事故中离开人世,家庭其它成员虽经抢救,保住了生命,但精神却不同程度受到影响,这一打击对陈姨可大了。从此,陈姨变得不苟言笑,见到人眼神总是呆滞无光,非常可怕。有一些素质较低的邻居,背后给她起了“百日乌暗”、“四季愁”的别名。
长大后,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我不高兴的表情也容易写在脸上。这个时候,母亲就会开导我:“ 一个人的形象,往往体现在脸部表情上,见人三分笑,很大程度上能给人一种亲切感和亲和力,陌生人,会感到你为人真诚,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就拉近了。”有一次,母亲还对我说:“如果你心里有痛苦,别人根本不知道;碰到熟人或陌生人,你老是板着脸孔,就会给人一种冷若冰霜的感觉,有时候人家还会产生误会,以为你对他有成见呢?”记得英国诗人雪莱说:“微笑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情感就容易沟通了。” 后来,我经常在回味,觉得母亲话是发自她肺腑的真知灼见。她的话虽没有升华到理论的高度,其实和雪莱的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陈姨“百日乌暗”、“四季愁”的别名。
有一次,母亲跟我说什么,其实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正忙于手头工作,所以边听边应付着回话。母亲有点不高兴,待我忙完手头的工作,她叫我坐下来,说有话对我说,我静静洗耳恭听。她说:“我上午跟你说话,发现你好像在忙什么,心不在焉。作为家人,可以理解,也不会跟你计较什么,如果在外面,就应该注意这些细小节,这是一个人的修养问题。与人交谈,不管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必须认认真真地听,眼睛不能斜视,还要有目光的交流,待人家把话说完,要学会尊重人。”与人交流,要尽量开门见山,能言简意赅把问题说清楚的,就不要拖泥带水,不要说了大半天人家还不知所云,一头雾水;更不要故作高深,使人觉得你城府太深,难以接近。有时候,对某些社会上不合理现象不理解,吃饭的时候,喜欢在饭桌上泄愤。母亲听后,非常生气地说:“这是鼠目寸光的表现,你对现实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怪话连篇,好像自己是正人君子的化身,你对人对事抨击这样尖锐、刻薄,祸从口出,这样为人和言行举止在外面工作非常危险。”多一分宽容,多一分仁慈没错的。
母亲的教诲和及时提醒让我深铭永记,我也经常以身边人和事的现身说法,进行借鉴,那些事可为,那些事不可为;通过自省,深有所悟:要用宽容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去对待生活,每天就会笑口常开,心中就会充满快乐。
家教征文(二)
家教,沉重的话题,有几个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能真正做到淋漓尽致?但倘若谁说谁是个没“家教”的,估计是个中国人都会急的跳起来。
如今普遍感觉家长难当、孩子难做,家长往往一厢情愿,花去大量时间和金钱却得不到想象的结果,甚至事与愿违,到头来怀疑自已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孩子呢?很多自己想玩的,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许多自己不想做的,却被家长逼着去做去学。所以矛盾似乎如影相随仔细想来,感觉不知何时起我家里几个大人的分歧几乎都与孩子的“家教”有关。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家教变的丰富复杂,这就必然牵出一个问题,到底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是我们的家教要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延续,是完成自己梦想的延续,子承父业是优秀光荣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