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一个永远的约定》之读后感2000字

:

  15年前,他们是一群刚刚毕业的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而他们的毕业照上却因病故而少了一个同学的身影;15年来,他们默默地坚守着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悄无声息地承担起了照顾这个同学父母的责任;这群学子已步入中年,在这个春天里,他们的故事无意间被发现,便像春风一样传颂开来……

  一个信守了15年的约定,一段延续了15年的真情,让我们坚信善的力量,同时让我们坚守心中属于自己的那份道德约定。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德约定。一个社会的美德,正是由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爱心汇聚而成的。

  每当谈起道德,我都感慨万千。我认为,道德存在的目的是直接关系到人们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之道,在此基础上,形成正常完善的人格,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作为某些受过几年到十几年教育的人,在接受了十几年的系统教育后,依旧曝露出某些丑陋的一面,这不得不让人深思道德的缺乏。自古以来,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学校和老师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但现代许多学校的教学理念里往往重视强调“才”而忽视了“德”的重要性,教育的天平才发生了倾斜,导致了大量缺乏道德的事情发生。而一系列缺乏道德的事件的发生则说明道德的缺失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这不得不让人审视现代缺乏道德存在的问题。

  但是,当昨天听了 果树9301班的感人事迹之后,眼里却是含着泪水……这在果树9301班先进群体的身上,给人们带来的不是心寒的感受,反而让人们为之热泪盈眶。果树9301班为我们呈现了一组影像、一组令人起敬的当代大学生的影像,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互助友爱、乐于奉献的传统美德。充分展现了讲诚信,不图回报,不抛弃,不放弃,播散人间大爱的优秀品质。他们是我们身边优秀农大人的代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15年是一段足够长的时间,每个人的人生也会发生很多很多变化,但是这些大学生15年来信守着对同学的情感和道德关爱,没有改变。在这些同学践行的承诺当中,让我们感动的是那些很多年积淀出来的、沉甸甸的、黄金一样的高尚品德和品质。

  周国平在《论爱生命》中对道德的定位作了富于时代意义和当下重要性的表述。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曾经的泛阶级论一度让我们出现道德迷失,周国平从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上根本性地为道德正位。人生意义之于个人是生活幸福,在社会关系上即是道德。道德是一种对生命的态度,表现出来就是对生命的同情,满怀同情心地对待所有的生命,才是道德。当然,此处的“同情”,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基于同为生命的一种,相互之间感同身受,彼此充满感情地爱护体贴。

  然而,果树9301班就是这样,他们做到了。多年来,他们已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太行山道路,培育形成了太行山精神。

  通过深入学习,我感觉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切实做到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思想境界,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人。


上一篇: 《给教师的建议》之读后感2000字

下一篇: 《一生的忠告》之读后感2000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