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批判》读后感1000字
:
康德认为,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美感是直接单纯的快感,美可以在对象的形式中找到;而崇高的对象既无形式又无限制,它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心里,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并与人的理性观念密切相关,由此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重要命题。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对自然界有机体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这本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它对费希特、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鉴赏判断并不是认识判断,因而不是逻辑上的,而是感性的审美的。审美活动既离不开主体的感官感受,也离不开客体的具体可感的感性形式。审美活动总是通过人化了的感觉器官作用于对象的“可感受的形式”方可发生并正常运行。
了解了点康德的哲学,我们不仅要遵从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而且要求“从道德律出发”使我们的行为不仅“符合”道德,而且还要“本乎”道德。人是“理性者”,当人把自身当作目的来评鉴,就尊重自己为自由者,这是人的尊严所在,如果理性成为“小聪明”“小计谋”任他便可以乱众。越是“聪明”离真正的人越远,谈不到人所保护的至善完美之“尊严”了。
康德认为,美只涉及对象的形式,美感是直接单纯的快感,美可以在对象的形式中找到;而崇高的对象既无形式又无限制,它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心里,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为快感,并与人的理性观念密切相关,由此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重要命题。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对自然界有机体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这本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它对费希特、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鉴赏判断并不是认识判断,因而不是逻辑上的,而是感性的审美的。审美活动既离不开主体的感官感受,也离不开客体的具体可感的感性形式。审美活动总是通过人化了的感觉器官作用于对象的“可感受的形式”方可发生并正常运行。
了解了点康德的哲学,我们不仅要遵从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而且要求“从道德律出发”使我们的行为不仅“符合”道德,而且还要“本乎”道德。人是“理性者”,当人把自身当作目的来评鉴,就尊重自己为自由者,这是人的尊严所在,如果理性成为“小聪明”“小计谋”任他便可以乱众。越是“聪明”离真正的人越远,谈不到人所保护的至善完美之“尊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