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老鼠和医生
堂侄自小学业优秀,考取了一所有名的医学院。接着读研究生,硕士课题做的是老年痴呆病分子生物学研究,用试管养了一年多细胞,对培养液的配制、温度、湿度,免疫组化、凝胶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发了几篇文章。然后读博士,用小白鼠做人类疾病的模型,成了个很不错的小鼠驯养员,而且还在国外SCI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英语论文,很受导师器重。毕业后则分在一家省城医院,破格提拔,28岁时便当了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专攻脑血管介人检查和治疗。常常带着一群比他年长的进修医生查房,出门时总有年轻漂亮的医药代表相陪,颇有些权威的派头。
开始,我很是为堂侄感到高兴和骄傲: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用不了几年,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专科医生。但现在,我却为他的病人隐隐有些担忧。
有一次堂侄回家,恰遇一位邻居大娘突发呼吸困难,满头大汗,心慌不止。
堂侄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送到县医院。值班的年轻医生,知道堂侄是省城专家,很是恭敬,赶紧为病人做心电图。
病人躁动不安,也不配合,心电图走得歪歪扭扭,只看得出有心动过速。两个人商量,为病人滴上硝酸甘油,打了支吗啡,再要了车到省城,买了几千块钱一剂的溶栓药,回来给病人注射。忙乱了一夜,病人的症状却丝毫不见减轻。
第二天科里的老主任来查房,在病人胸前简单地叩听了几下,立即安排给病人拍胸片。检查出来,果然是“气胸”。穿刺引流后,病人的症状很快减轻,几天后便痊愈出院了。
堂侄自从在入学的教室里上课,到后来一次一次的考试。心肌梗死都是重点内容。他花了很多时间,一条一条地背诵。但当地的老医生很清楚,在我的家乡,心肌梗死是个很罕见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