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到尘埃里的爱

:

  在我一直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时,母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待一年只回家一次的我,她关心备至、呵护有加,甚至有时不知怎样做才好。她的表达方式和说话语气,以及眼神,都已然变得谨慎、小心翼翼,甚至带着讨好,有点低三下四。
  一天中午,母亲在外屋准备午饭,我在里屋上网聊天。突然,她推门进来,脸上堆满笑容,距离我大约两米的地方站定,讨好地说:“儿子,妈想跟你说一件事,怕你不高兴。”“什么事?你说。”我抬头望了她一眼,又低下头去。“妈跟你说了,你别有什么负担。”“嗯。你说吧。”“那妈就说了?”“妈你真啰唆!”“呵呵,就是……如果你钱不紧,给你爸一点儿玩麻将的钱。”“我不是给了你们每人一千吗?”“嗯嗯,给了。我是说……你跟你爸说:‘爸,给你点钱,你去玩麻将吧。他有是他的钱,你给是你的。他一定会很高兴的,他脾气就那样……”“哦,别说了,我知道了。”我突然有了莫名的情绪,抬起头,看了母亲一眼,她还定定地站在那里,好像还要说什么,不准备离开。“儿子,妈就是这么一说,你别有什么负担,也别生气啊?”“噢,没有……”我明显变化的情绪,终于令母亲不再言语,她默默退回外屋,继续做她的午饭。而我,目光虽仍盯着电脑屏幕,满脑子想的却是母亲刚刚说过的话和她的言谈举止。
  其实,母亲一离开,我就为自己刚才的态度后悔了。同时,我也在想,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与母亲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转换,一个强势到凡事以自我喜怒为中心,一个却变得谨慎入微。她跟自己的儿子说一件事,要调整好表情,脸上堆满笑容;要事先争取“不要生气”的保证,做铺垫;还要在说完后,一遍遍以“别有什么负担”消去儿子的不快……那也就是说,这个想法在母亲脑子里可能反复想了几遍,左右权衡,该不该说,怎样去说。决定最终要说,一定下了很大的勇气;又担心会掀起“风暴”,所以才会那么谨慎、小心翼翼。那么,之前一定是我做了什么过火的事,说过什么过激的话,以至于母亲在一次次的被顶撞、被斥责中,最终被吓住了,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随心地说话做事,一切要看儿子脸上的阴晴变化。


上一篇: 学会成长

下一篇: 布拉格的故事写在树叶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