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答案我决定

:
  生活中处处可见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在生活中很常见,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被“锚定”。比如说,一个班有50名同学,有3名同学考试不及格,如果你也没有及格,一定会相当难过:但如果有30名同学不及格,你大概就会觉得无所谓了,因为有29个人、而不是2个人陪着你。这个现象实在奇妙。班里究竟是3个人不及格。还是30个人不及格,都没有改变你的成绩状况。但在两种不同的参照系里,你的心理感觉却会完全不同,这就是“锚定”基准的不同、进而导致人们对同一件事评价不同的原因。
  即使是号称公平公正的法官,也难免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者邀请了19名德国刑事法庭的法官,并把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让他们阅读相同的案件,只是检察方向法官提出的惩罚请求不一样:一组法官看到的惩罚请求是监禁2个月,这相对被告的罪行来说太轻了;另一组法官看到的则是监禁34个月,这一惩罚则过于严厉。尽管法官都认为检察方的量刑请求不合理。但他们作出判决时依然受到了检察方的影响。检察方请求监禁34个月的那一组,法官判定的平均监禁时间是28.7个月;而检察方请求监禁2个月的那一组,法官判定的平均监禁时间只有18.78个月。后续的研究发现,不管法官的经验是否丰富。他们都会受到检察方诉讼请求的影响。这就是“锚定效应”在发挥作用,而且,这一效应不仅会影响法官的判断,还会左右辩护律师的判断及其提出的要求。 


上一篇: 乘电梯心理学

下一篇: 有趣的心理学现象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