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家务事
:
第三条浆糊逻辑:我和你之间是透明的。即,你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我不用说你就该知道我是怎么回事。这是婴儿对完美母爱的渴求,成年人若持有这一逻辑,会很可怕,会造成无数误会。并且,这一逻辑总伴随着偏执,即,你怎么会不明白我是怎么想的呢?!你就是这么回事,我当然知道!
在中国家庭,界限之所以难建立,是因为对于普遍心理不成熟的成年人来说,界限和清晰,意味着亲密感的完全消失,有来访者说,界限就等于死,她的意思是,确立界限,就意味着被抛弃。对于更多人来说,不能建立界限,是因为我们整个文化没有界限意识。
第四条浆糊逻辑:你们:你;我们:我。即,你家(族)中任何一个人让我不快,我都要找你麻烦;你让我不快,我找你全家(族)麻烦。反之亦然。譬如,你和婆婆起冲突,你找老公麻烦;你和老公起冲突,你找老公全家人麻烦;你和小姑不顺,你找老公麻烦。
就此澄清一下。当然,婆媳关系的关键是那个男人,他若能来调节,那是最容易的。但是,这并不等于,你和他的家族中任何一个人有了问题,你都要让这个男人去解决。并且,常常是,男人恰恰因各种心理原因,他总是最容易退缩的那个人。这个时候,作为妻子,你有智慧地去处理问题很重要,而不是只要一起冲突就找老公,并且将他们家族给你的所有不快,都转给这个男人。
第五条浆糊逻辑:所有事都黏连成一个整体,没有当下。无数人发现,伴侣(特别是女性)记不住你的好,而你的坏他们永远记得。并且,他们将这些坏揉成一个整体,带着这个整体去看当下。结果是,现在这一刻你做得再好,也永远是沧海一粟。
通常这个痛苦整体都指向一种感觉:你对不起我!
第三条浆糊逻辑:我和你之间是透明的。即,你不用说我就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我不用说你就该知道我是怎么回事。这是婴儿对完美母爱的渴求,成年人若持有这一逻辑,会很可怕,会造成无数误会。并且,这一逻辑总伴随着偏执,即,你怎么会不明白我是怎么想的呢?!你就是这么回事,我当然知道!
在中国家庭,界限之所以难建立,是因为对于普遍心理不成熟的成年人来说,界限和清晰,意味着亲密感的完全消失,有来访者说,界限就等于死,她的意思是,确立界限,就意味着被抛弃。对于更多人来说,不能建立界限,是因为我们整个文化没有界限意识。
第四条浆糊逻辑:你们:你;我们:我。即,你家(族)中任何一个人让我不快,我都要找你麻烦;你让我不快,我找你全家(族)麻烦。反之亦然。譬如,你和婆婆起冲突,你找老公麻烦;你和老公起冲突,你找老公全家人麻烦;你和小姑不顺,你找老公麻烦。
就此澄清一下。当然,婆媳关系的关键是那个男人,他若能来调节,那是最容易的。但是,这并不等于,你和他的家族中任何一个人有了问题,你都要让这个男人去解决。并且,常常是,男人恰恰因各种心理原因,他总是最容易退缩的那个人。这个时候,作为妻子,你有智慧地去处理问题很重要,而不是只要一起冲突就找老公,并且将他们家族给你的所有不快,都转给这个男人。
第五条浆糊逻辑:所有事都黏连成一个整体,没有当下。无数人发现,伴侣(特别是女性)记不住你的好,而你的坏他们永远记得。并且,他们将这些坏揉成一个整体,带着这个整体去看当下。结果是,现在这一刻你做得再好,也永远是沧海一粟。
通常这个痛苦整体都指向一种感觉:你对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