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体育下载:读研纪实
终于可以去读研了,过程艰辛而漫长。
考研前是家人的不理解,年龄大了,还折腾啥,孩子需要辅导。传统的家庭观念剥夺了许多人的梦想。一个熟人知道我要读研了,无不遗憾的悲痛道,他也曾默默复习了四年,因为妻子的阻挠和自己的意志不坚,四次都没有走进考场,他这一生是被自己糟蹋了。 这些出自肺腑的话语至今重重搁在我的心坎。读研对我们大龄人来说,并不能代表以后生活就会改善,一些物质功利的好处,或许什么都没有。但是它是一个梦想,是寄托着对于大学的,年轻的,生活的追求。
我是9月15到学校报到的,后来听室友说她们13号就来了。我报好名就回家了。孩子刚开学,他还不习惯离开妈妈的日子。一直等到21号正式上课,才到学校。然后周末又回家了,就这样我游走于家庭与学校之间。我在日记中写道:我在学校的时候,很想念孩子;可是我待在家里,很牵挂学校的课程。不是害怕老师点名,是一种逃课后的内疚。我从小就养成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的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就像一个深深植进泥土里的老树根一样坚韧。
最让我惶惑的是我们疏离研究性的工作数年,文科研究生的作业全部以论文形式完成,那种感性的文字,再能打动人心,自我陶醉,在论文中也是不合格的。我的两篇小论文老师评以“心得”太多,要有理论依据。这种婉转说话让我知道我还要在研究性的文章上下苦功。这些东西说起来轻描淡写,做起来确实很难。那些理论的东西读起来索然寡味,隔壁美学、古典文献学专业的老师让他们买了厚厚的四本《庄子》来读,我们现当代的老师开了各种版本的《文学史》和《理论教程》。很多人认为研究生生活很轻松,真正来读了,就会知道什么叫隔行如隔山,那是他们对研究生生活根本不了解。我们从来没有在十一二点前就睡觉的。有时候一个新课题,常搞到午夜一、二点钟。我们的课程几乎都在上午前2节,我也在想是不是老师故意这样安排的,怕学生睡懒觉。我问了周边几所大学的研究生生活。他们也有课不多的,课程比较集中的,有的只有周一,周五全天有课,但是很多孩子都轻松不起来。现在就业形势在每个孩子心里都蹦上一根弦,大家都想多拿几个证,为就业多些筹码。想想十几年前,我们读大学时倒轻松了许多,没有太多就业生存的压力,我们那时一毕业,只要不挑剔,基本都有一份正式工。现在即使读研了,也在想着考编。现在班里的同学,有的已经在看考公务员的书了,就像当年考研时一样用心。我跟他们比,自有轻松之处,考虑到年龄大了,我没有辞掉自己的工作,当然我心里欢喜着回去,服务着自己的家乡,哪儿也不如故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