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鸵鸟”化石改写了鸵鸟在中国的演化史

:
  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以中科院研究基地为支撑,多年开展了古动物化石的保护与研究工作。2003年9月,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授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政科研基地”;2004年10月,和政成立了“和政古动物化石研究所”,特聘中科院院士邱占祥,研究员王伴月、邓涛、侯素宽、美籍专家王晓鸣,省博物馆研究员颉光普、孙志谦为和政古动物化石研究所专家组成员,并进行了长期的科普合作与科学研究,持续开展了古动物化石的抢救性挖掘与保护工作,多年潜心研究了《临夏盆地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演替及气候环境背景变迁》、《和政地区晚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的演替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临夏盆地新近纪长鼻类个体发育和系统演化研究》等科研成果,引起了古生物界的轰动。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馆藏化石3万多件,分属三刚8目150多个属种。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这些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连续剖面是反映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不可多得的证据,他的潜在的尚待发掘的价值绝不逊色于闻名与世的珠峰南坡的西瓦利克,具有世界意义。
  
  据中科院专家鉴定,“临夏鸵鸟”化石的发现,改写了中国鸵鸟的演化史,这一发现也将鸵鸟在中国生活的历史向前推移数百万年;新的鸵鸟化石的发现不仅对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具有一定指示意义,而且对探讨鸵鸟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重要价值。

标签: 化石 收藏 历史

上一篇: 这城市天的蓝,不像它

下一篇: 问道,记录一个70后的人生打拼经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