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新”,是我打开大学的正确方式
:
但回想起来,在我的大学里,我只看过两类书,一是以特战、军旅题材为代表的长篇小说,二是以散文、新闻著作为代表的小清新。它们,在那个枯燥的岁月里,给了我一点必要的精神食粮,陪伴我走过了漫长的四年时光。
幸好,在五年前,因言论违规被迫停刊的《新周报》得以易容成另外一种身份——《闻新周报》,再次创刊并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发行。这对当初的我们而言,不亚于北京奥运会、G20峰会等重大节日之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当初的《闻新周报》是一张半月刊的校园报纸,分为时事、评论、深度及文艺副刊四个版块,因为当初正在学习符万年老师的《新闻评论学》教程,出于实习练手的考虑,于是我选择了评论版块,但纵观那一年,因后面培养“接班人”的考量,我仅在《闻新周报》上发过一篇评论文章。
在这其中,我从未参与《闻新周报》的创刊工作,当我得知时,《闻新周报》已经发行了第一期,我在超市外偶然看到了一张报纸,仔细拜读完大家的心血之作,便决定加入这个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团队。自此,我便与“闻新”结下了难舍难分的缘。
创刊五载,四届“闻新人”已然离开了西法大,各自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在心灵深处,或许大家都和我一样,依稀存留有一颗“闻新”的种子。于我而言,作为一名奋战在新闻战线的菜鸟,一直以“闻小新”为名,默默耕耘、无悔青春,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心情。
但回想起来,在我的大学里,我只看过两类书,一是以特战、军旅题材为代表的长篇小说,二是以散文、新闻著作为代表的小清新。它们,在那个枯燥的岁月里,给了我一点必要的精神食粮,陪伴我走过了漫长的四年时光。
幸好,在五年前,因言论违规被迫停刊的《新周报》得以易容成另外一种身份——《闻新周报》,再次创刊并面向全校师生公开发行。这对当初的我们而言,不亚于北京奥运会、G20峰会等重大节日之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当初的《闻新周报》是一张半月刊的校园报纸,分为时事、评论、深度及文艺副刊四个版块,因为当初正在学习符万年老师的《新闻评论学》教程,出于实习练手的考虑,于是我选择了评论版块,但纵观那一年,因后面培养“接班人”的考量,我仅在《闻新周报》上发过一篇评论文章。
在这其中,我从未参与《闻新周报》的创刊工作,当我得知时,《闻新周报》已经发行了第一期,我在超市外偶然看到了一张报纸,仔细拜读完大家的心血之作,便决定加入这个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团队。自此,我便与“闻新”结下了难舍难分的缘。
创刊五载,四届“闻新人”已然离开了西法大,各自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在心灵深处,或许大家都和我一样,依稀存留有一颗“闻新”的种子。于我而言,作为一名奋战在新闻战线的菜鸟,一直以“闻小新”为名,默默耕耘、无悔青春,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