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炉火

:

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季,无论进到谁家,家家户户都架着土炉子,或烧煤、或烧柴火,满屋子都透着红通通的光芒,傍晚或者早晨,连队也总是笼罩在炊烟袅袅中,透着一股雾蒙蒙、朦胧的美,整个连队仿佛都闻得见一股淡淡的煤烟味,让人温暖,让人留恋。
  
  那时的冬季感觉比现在要冷得多的多。父母每天早上要赶着上班,我们要赶着上学,每天的早晨全家都像打仗一般。母亲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蹲在煤灶前先把炉火点着,架上锅,把馍熘上,然后从咸菜坛子里捞上酸菜,洗巴洗巴,在我们迷糊着眼睛抹黑穿衣服的时候,就听见菜刀哐哐哐的一阵声音,等我们洗漱好的时候,小方桌上已经摆好了热腾腾的馍馍,凉拌的酸菜,外加每人一大海碗的黄灿灿的苞米糊糊。我们洗漱的时候,就见厨房的炉子里的柴火烧的噼里啪啦响,红通通的炉火照亮了母亲细长的身影,也把母亲瘦削的脸庞映照的红彤彤的。热乎乎的馍馍是黄黄的玉米面,酸菜有时是白菜、有时是包包菜,外加黄灿灿的苞米糊糊,一家六口人围坐在小方桌前,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呼呼啦啦的吸溜着糊糊,啃着馍馍,再冷的房子里也透着温暖,也觉着热乎乎的。
  
  炉火在当时是属于多功能的,即照明也可取暖。家家户户都烧的是那种土炉子,绝大部分的人家基本都是烧柴火,只有为数不多的条件好的人家在烧煤,方便、干净还保暖,也特别省事儿,我们都特别羡慕那些烧煤的人家。
  
  我家的炉子是烧柴火的,厨房和住房都是烧柴。冬季一家人就靠着这个土炉子取暖。烧柴的炉子,火来的快,烧的也快,需要有人不停地往里添柴,这个工作自然是妈妈承担了,我们围着方桌写作业时,妈妈会坐在炉火旁,一边纳着鞋底,一边不停的往里添柴,柴火也是分类烧的,做饭时用的是沙枣树枝或者榆树枝、柳树枝,而取暖时一般就烧的是梭梭柴,梭梭柴要到很远的戈壁滩上才能捡到,所以要省着。而那些树枝田野旁的林带里就可以捡到,因为一到冬季,会有很多枯树枝。我们拉着爬犁,带着自制的钩子到树林里捡柴火是我们寒假的主要任务之一,也为我们枯燥漫长的寒假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每到冬季,男孩女孩,拉着四四方方、满满当当一爬犁的柴火,放开嗓门唱着不着调的歌曲,虽是冬季,却满头是汗,满脸红彤彤的,兴冲冲的往家奔的场景构成了连队一道独特的风景。
  
  当然炉子烧的时间长了也会有调皮的时候,它会倒烟。倒烟的时候,烟会从炉子的四面八方冒出来,有时也会从火墙的干泥巴缝里往外冒,总之,倒烟的时候,满屋的煤烟味,会呛得我们赶紧跑出来。这时爸爸会搬出一副木制的梯子,爬上房顶,用一根长长的木棍,木棍的一头用旧衣服紧紧的缠成一坨,顺着烟囱一上一下的不停地捣,捣着倒捣着,就会看见一股浓浓的黑烟从烟囱里“轰”的冒了出来,一会儿屡屡青烟就从烟囱里冒出来了,我们会在房子下面大声喊着“冒烟了,冒烟了”,然后炉子会着的很旺,房子里也慢慢的有了暖意,我们一家人又会温馨的围在炉子边上说着笑着。
  

标签: 记忆中的炉火

上一篇: 品味人情冷暖

下一篇: 岁月的春天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