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无臂男孩身残志坚创业,养鸡致富的故事
创新模式奠定土鸡品质
而养鸡有了规模,品质则成了乡里要思考的问题。为了保证增福土鸡品质,提升增福土鸡形象,乡政府在产业发展模式上,采取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资金、统一供应鸡苗、统一采购饲料、统一指导技术,或由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购料、统一防治,此举不仅降低了产业风险,也稳定了产品质量。
在养殖技术上,政府在传统养殖方式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科学元素,制定了增福土鸡养殖规程,确保了增福土鸡健康环保、营养丰富。在2014年农业部开展的“绿色食品认证”过程中,由永红村送检的增福土鸡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标准。
建合作社帮村民找销路
既然有个品质保证,那么打开市场则成为帮助贫困户脱贫尤为重要的一步。对此,相关负责人介绍,增福土鸡与其他传统农产品一样,都曾面临着销售难、市场占有率低的问题,极大影响了村民养殖积极性。如何提高村民养殖效益,确保村民养殖不受伤害,最大限度的降低养殖风险,是党委政府和广大养殖户都要面对的问题。
2012年,永红村建立首个增福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全村养殖户结为经济利益共同体,初步改变了“单家独户闯市场”的局面;2013年,永红村与有着成熟销售网络的家禽养殖公司签订协议,规定村民按增福土鸡养殖技术规范养殖增福土鸡,出栏后统一由该公司按市场价进行定期收购,有效解决了增福土鸡滞销的问题。
正因为村政府的目标明确,大力发展土鸡产业,精准扶贫,2015年,合作社出栏增福土鸡70000只,实现收入达80万元。永红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达到了整村脱贫目标。
【80后励志网创业感言】:
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对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来说,意义重大。所以,扶贫不能只是用提供资金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越过贫困线,最主要的是要让贫困户具有“造血功能”,而涪陵增福乡看准土鸡市场,帮助村民建大棚,提供鸡苗,给与养鸡技术的支持,正是在给贫困村民提供“造血功能”的最佳方式。
当然除了在产业帮扶上下足功课外,各种配套设施的修建,也是搭建造血功能不可或缺的元素,从硬化道路到建设扶贫移民安置点,从安装供水管网到安装天然气。增福乡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方式,启动企业带动扶贫等扶贫工程,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帮助越来越多的农民越线脱贫的方式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