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共22分)
1、在这个数里,“6”在( )位上, 表示( );“5”在 ( )位上;表示 ( ),“8”在( )位上,表示( )。
2、某年“五一”黄金期间,某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73000人次,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期元,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元,四舍五入到亿位大约是( )亿元。
3、杭州交通史上投入最大、线路最长、标准最高、涉及县市区最多的工程——杭千高速公路投资额为一百二十亿元,写出这个数是:( )。
4、两个因数的积是192,其中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 )。
5、判断A和B的大小(A、B都不不等于0)
⑴A×28=B×27 A○B
⑵A÷28=B÷27 A○B
⑶A÷28=B×27 A○B
6、69□490≈70万,□里的数字最大是( ),最小是( )。
7、要使□943÷58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能填( )。
8、57个人去住房,每个房间只能住5个人,需要住( )个房间。
9、周角是( )度,正好等于( )个平角或( )个直角。
10、钟面上显示( )点整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90度。
二、判断题(共6分)
1、角的大小与所夹角两边的长短有关 ( )
2、手电筒发出的光可以看作一条射线。 ( )
3、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 )
4、430÷14=30……1 ( )
5、因为885÷13=68……1,所以68×13+1=885 ( )
6、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 那么它们的积的末尾一定只有两个零( )
三、选择题(共6分)
1、下面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1、在这个数里,“6”在( )位上, 表示( );“5”在 ( )位上;表示 ( ),“8”在( )位上,表示( )。
2、某年“五一”黄金期间,某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73000人次,改写成用万作单位是( )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期元,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亿元,四舍五入到亿位大约是( )亿元。
3、杭州交通史上投入最大、线路最长、标准最高、涉及县市区最多的工程——杭千高速公路投资额为一百二十亿元,写出这个数是:( )。
4、两个因数的积是192,其中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因数是( )。
5、判断A和B的大小(A、B都不不等于0)
⑴A×28=B×27 A○B
⑵A÷28=B÷27 A○B
⑶A÷28=B×27 A○B
6、69□490≈70万,□里的数字最大是( ),最小是( )。
7、要使□943÷58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能填( )。
8、57个人去住房,每个房间只能住5个人,需要住( )个房间。
9、周角是( )度,正好等于( )个平角或( )个直角。
10、钟面上显示( )点整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90度。
二、判断题(共6分)
1、角的大小与所夹角两边的长短有关 ( )
2、手电筒发出的光可以看作一条射线。 ( )
3、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 )
4、430÷14=30……1 ( )
5、因为885÷13=68……1,所以68×13+1=885 ( )
6、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 那么它们的积的末尾一定只有两个零( )
三、选择题(共6分)
1、下面各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