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试题试卷
七年级(上) 语文半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5)题。 (18分)
从末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_______(垂 落 飘 洒)下,不见其发瑞,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_______(串串 片片 簇簇 点点)银光,就像be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
bèng溅 辉煌
(2)在文段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前面的横线上。 (4分)
(3)在文中找出一个能概括藤萝状况的字,并写出它的反义词。(4分)
概括词
: 反义词:
(4)“挑逗”在感情色彩上是
,在文中的意思是
。(4分)
(5)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2分)
改为 改为
2.用课文原句默写。(任选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桂林七星公园内有一门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辛弃疾
《西江月》中能同样以动写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境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佛家要求弟子常“眼观鼻,鼻观心”的静心打坐反省。儒家也有类似的观点是:
。
(7)为人要宽宏大度,《论语》中孔子是怎么说的:
3.语言运用:(7分)
李好东叔叔在火车站门口,见一水果摊上写着“进口水果,6元/斤”。便买了5斤,吃起来感觉味道有变,去找小贩论理,“你这劣质水果,还说是进口的,这不是坑人吗!”小贩振振有词道:“你吃了,还说不是进口的?”李叔叔听了这个高论,竟一时无话。
请问:小贩的“进口”是指
,李叔叔的理解是
。(4分)
此时若你在旁边,你想说句公道话,想对小贩说:“
。”
二、阅 读 (45分)
(一)阅读《童趣》选段,回答问题。 (15分)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解释加点词(3分)
庞然大物:
方:
尽:
5、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见二虫 观之
尽为所吞 拔山倒树而来
溪头忽见 项为之强 可以为师 人不知而不愠
6、翻译下列的文言句子。(3分)
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7、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物外之趣”是怎样得来的?(3分)
8。 你的童年也一定有“物外之趣”的美好体验,写下来,与大家分享。(3分)
(二)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 (18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9。选文从
, , ,听觉等感官角度来描绘春风图。(3分)
10。填空:(2分)
“酝酿”两字,都可分左右两半,左边的“酉(音you)”表明跟酒有关联,右边的“云”“良”跟其读音相近,请在文中找出两个跟它有类似情况的字:
, 。
11。这段文字突出了春风的
和 特点。(4分)
12。仿照划线句子,造句。(3分)
“
”, ,
。
13。古诗中有许多写“春风”的,请写一句。(3分)
14.用波浪线划出,与春草图中的“风轻悄悄的”相照应的句子,(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2分)
一诺千金 吟秋
去陕西一个很偏远的小镇开会,闲暇时我转着想照几张相,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了旁边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包,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过来个大一点儿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
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两个月了。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第二天,还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一同寄走了。
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我们经常去镇上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收好啊,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在本子上记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妈妈不让去镇上。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了呢?万一我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那天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几层,几十里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是搂着书睡的,任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书的人必须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我看着窗外,眼睛湿了,想着那两座高山,漫过桥的大水,泥泞的山路上一高一矮两个单薄的身影。我为曾经的犹豫感到羞愧,幸亏寄出去了,要不永远对不起孩子们,伤了他们的心,拿什么来补。
后来陆续又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里面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字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一诺千金”。
15、“我”给小朋友许下的是什么诺言?(3分)
16、“我看着窗外,眼睛湿了”,作者为什么如此动情?(3分)
17、写出你对“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的理解。(3分)
18、在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一诺千金”有何意义?请联系实际写一段读后感言。(3分)
第三部分 作文(共70分)
19.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的词语(如挫折、荣誉、成功……)使题目完整。
(2)要有真情实感,600字左右。
题目:当我们面对
的时候
100
200
300
100
200
300
100
200
参考答案:
一:1。(1)迸 huang (2)垂 点点 (3)盛
衰 (4)贬词褒用 嬉戏
(5)末改为未 瑞改为端
2。(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却话巴山共雨时 (3)风正一帆悬(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7)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吃进嘴里的 从国外引进的 (2)例:老板,做生意要地道,不能望字生义,欺骗顾客。
二:(一)4。1形容十分大的东西 2正在 3全,都
5。B
6。捉住癞蛤蟆,打了它数十下,才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了。
7、①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一点1分)8、(能体现儿童的物外之趣即可)
(二)9 触觉 味觉 视觉
10。 例:清脆
11。轻柔 温暖 12。例:“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真的,像警钟一样在耳边敲响。 13。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4。即划线句子。
(三)15、“姐姐回北京,……天鹅的故事。” 16、被孩子们的来信所感动,他(她)们对自己的信任,对书的珍爱以及强烈的求知欲。 17、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这是最好的枣,的确甜;二是这是不同寻常的枣,它寄托了寄枣人纯朴真挚的情感,从中感受到“甜”。 18、例:本文为我们展示了“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性美,“一诺千金”所换取的是孩子们对书籍的渴望和获取知识的快乐,是相互的信任和尊重,读罢让人动容。和谐社会中的和谐正是来自于建立在守信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理解、尊重和关爱,讲信用,从我做起。(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三.参考中考标准,适当降低些要求。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