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真实自我之路——《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

  哈罗德在外面度过的第一个夜晚,躺在稻草堆上,听雨点落在仓顶,雨声轻柔,充满了耐心,他的脑海渐渐澄明,身体像是融化了。这一刻,天空、大地和他之间,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距离。

  与过往同行:在路上,他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年来努力回避的记忆,任由这些回忆在他脑子里絮絮着说着话,鲜活而跳跃,充满了能量。

  哈罗德小时候努力练习吃东西时不发出声音。父亲不喜欢这种声音。有时他什么也都不会说,只是捂起耳朵、闭上眼睛,仿佛这孩子是他的眼中钉;其他时候他会直接说哈罗德是个肮脏的小乞丐。有些时候,还是小男孩的他会有触摸父亲的愿望,想站在他身旁,尝试被一个大人的双臂环绕的感觉是什么样。眼前掠过一幕幕画面,但没有一幕是母亲亲吻哈罗德的头,或是告诉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母子间没有亲昵的接触,看见母亲笑就变成了他可以盼望的最美好的事情。他努力寻找各种让母亲笑的方法:讲笑话,扮鬼脸。有时奏效,有时没什么用。母亲在他十三岁生日前几天走了,哈罗德躺在床上,小小的身体绷得紧紧的,感觉自己已经不再是人,成了“寂静”的一部分。他无法摆脱父亲瘫坐在厨房的椅子上等母亲回来的画面。家里开始来了一个又一个阿姨,16岁生日那天,父亲丢给他一件大衣,就把门指给他,让他离开了。

  童年时代的结束让他如释重负。虽然他做了所有父亲没有完成的事——找到工作、娶妻生子、赡养家庭、深爱他们,即使只是刚刚做到——但有时他发现早年的沉默其实一路跟着他,进了他们的房子,藏身在地毯下、窗帘后、墙纸里。历史就是历史,你无法逃离你的出身。

  那段一去不复返的与莫琳相爱的时光。曾经一度的快乐日子,随着戴维一天天长大,他们之间出现了一道越来越宽的裂缝,莫琳太会做母亲了,她当然会和孩子站在同一阵线。二十年他们都自觉和对方停留在最表面的交流,因为言语之下是深不可测、永不可能逾越的鸿沟。

  “父亲”这个身份成了他最大的考验,也促成了他的失败。那天早上他的儿子看着自己的爸爸求助说:“我不想上学”,他却什么都没有给他,他躲进车里开车上班去了。如果当时找不到话可说,将戴维揽入怀里,就好了,但是他什么都没有做。儿子不顾一切游入深海溺水时,哈罗德停下来解鞋带,他看到了自己很害怕的事实。试着给孩子讲个笑话,戴维听完后整个脸都皱起来,“我不觉得好笑”。哈罗德含着泪回忆着这些画面。面对着聪明的儿子,一向低头的哈罗德不知道怎么办,即使儿子得了抑郁症,对酒精药物上瘾,哈罗德除了默默地收起酒瓶却什么都做不了。戴维拿身体冒过所有的险,仿佛都是为了反抗父亲的平凡。

  真相:过去就这样被抽丝剥茧、原形毕露,他再也无法躲到那些平淡无奇或陈腔滥调背后。与这片土地上细节一样,所有伪装都不复存在了 。

  哈罗德给加油站女孩写了一封信,一个完整的故事。二十年前,哈罗德手埋葬了自杀的儿子,失去控制的他拆了花架,砸了老板的心爱之物,好友奎妮为自己顶罪,而他连句道谢都没有。二十年来与莫琳的关系也生生地被切成两半。这些噩梦回来时,无处可逃,哈罗德想要自己的儿子,痛入骨髓的孤单席卷了一切。看着被疾病吞噬的奎妮,尽管什么都做不了,但是这次可以伸手握着她的手,与她告别。

  接纳:哈罗德现在肯定奎妮、戴维会一直陪着他,还有他的父亲母亲,只是他们不会再有斗争和过去的伤痛,他们会成为他走过的空气的一部分,就像那些他在旅程中见过的路人一样。


上一篇: 《失恋33天》读后感

下一篇: 麦格尼格尔《自控力》读后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快读网 轻松阅读 享受快乐生活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