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8组要点
〔试题1〕“诚斋体”意味着抛开书本这个“拐棍”,直接在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获得诗兴,杨万里有诗云:“山寺江情不负伊,雨恣情态总成奇。闭关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诗人主张融身心于大自然中,物我两忘,以一种审美态度观照自然,大自然便会呈现诗思。在诚斋诗中,大自然被诗人赋予了人的灵性,十分亲切活泼。诗人写山:“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写春光:“拂花红露溅春衣,柳外春禽睡未知。天借晴光与桃李,更将剩彩弄游丝。”;写夕阳映山:“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这不是单纯的“拟人化”,而是一种“人化的自然”,自然物象与审美主体融而为一了。
改变了那种依傍前贤、在书本中找诗材的思维定式,在与大自然的遇合中获取诗思,便形成了触处生春、随机感发的审美创造方式,这是“诚斋体”的构思特点。
1、“‘诚斋体’意味着抛开书本这个‘拐棍’”一句中的“拐棍”的含义是什么?
〔试题2〕很久很久,没有吃上家乡的红薯了;
很久很久,没有闻到家乡浓郁的泥土香了。
那天逛街,看见有人卖红薯。我一阵狂喜,不问价钱,称了好几斤。拿桶,倒红薯,浇上水,开始冲洗。红薯就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鸭子,绕着我的手游来游去。
这时候,那缕久违的泥土香扑鼻而入,渐渐弥漫屋子___________。这使每一位熟悉乡村生活的人,都会想起红薯地,想起碧绿的薯叶,想起薯叶上更广更蓝的天空。
1、文章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在第(3)段中表达的“狂喜”的情感?
2、结合文意,选择最恰当的一句,填在文章第(4)段的横线上。
A、窗前的牡丹,悄然收拢花瓣。 B、窗前的腊梅,飘来幽幽清香。
C、窗前的月季,依然鲜艳欲滴。 D、窗前的水仙,还是淡雅素朴。
文档为doc格式